吳勇
【內容摘要】寫作教學的形式豐富多樣,如何體現寫作教學的獨特性,則可以采用隨筆訓練的方法。隨筆不僅能夠體現學生的真實情感,更能夠對寫作過程中的語言表達、文字技巧應用等進行有效的訓練,是寫作教學中一種獨特、新穎的方式。
【關鍵詞】隨筆寫作 滲透 初中 作文教學
初中作文教學一直都遵循著一定的規律,教導學生如何去認識文章類型、寫作技巧、中心思想等方面的內容,學生處在這種模式下的學習中也會產生抵觸甚至厭煩的情緒。所以教師要轉變作文的教學方法,把“隨筆”類型的寫作融入到教學中去,隨筆不僅可以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也可以完成關于寫作的教學任務,起到一定的練筆作用。
一、養成寫隨筆的好習慣
隨筆,顧名思義是一種隨心所感的抒發,作者不需要受限于任何規范性的要求,而是把自己的感想自由地表達出來,能夠從隨筆寫作中找到心靈的歸宿,這才是最重要的。對于中學生來說,寫隨筆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寫作訓練,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把自己的文筆提升到一個層次,也能夠通過隨筆寫作抒發自己的感想,對自身人文氣質的培養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也要強調隨筆寫作在整個寫作訓練中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寫隨筆習慣。例如學習完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課文《童年的朋友》這篇課文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模仿這篇課文的主題寫一篇隨筆,講述自己“童年的朋友”,并且在文中抒發自己對童年朋友的情感。寫完后,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去查找語文教材中自感興趣的課題,根據這個課題每周完成一篇隨筆寫作,形成一種固定的寫作模式,也培養了學生的寫作習慣。以這樣一種形式去訓練學生寫作能夠體現作文教學的獨特性,學生的真實情感能夠通過隨筆表現得淋漓盡致。
寫隨筆習慣的養成,還要與學生的自覺性聯系起來,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自覺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除了去督促外,還要去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例如娛樂、游戲、電影……這些都是中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并且可以拿來作為隨筆的主題,在這樣形式的訓練下,才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寫作欲望,對感興趣的主題進行闡述,表達自己的看法。在這種隨筆文章的訓練中,學生也才能夠形成自己的自信,對隨筆寫作產生熱情和自覺性,保持好的寫作習慣。
二、讓隨筆寫作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隨筆是一種不限題材和范圍的寫作形式,學生寫作時可以任意表達自己的感想。這種隨意性也正好有其一定的優勢,即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活動范圍來展開寫作,所以教師同時也要要求學生在生活中保持隨時寫作的習慣,讓隨筆寫作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當有所感悟和想法的時候就記錄下來,這也是練筆的一個重要方式。例如蘇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的第四單元“寫作”板塊,主題為:寫人記事突出中心,根據這個主題學生可以根據生活中的事物來進行描寫和抒情。比如寫人物,通常學生會把自己的家人、朋友作為寫作的對象,但隨筆的隨意性決定了任何人物都可以是寫作的對象,比如學生在上學途中碰見的陌生人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對象。陌生人的外貌特征、行動特點等都是可以進行描寫的內容,從這些描寫中再注入自己對這位陌生人的想象和看法:這是一位熱心的人或者這是一個自私冷漠的人。總之,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是隨筆寫作的對象,學生要拓寬自己的視野,把更多的人物和事件都并入自己的寫作中來。
還比如在生活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是非常微妙的,教師的某個眼神或者小小的舉動就會引起學生無限的遐想,這種遐想或許是對教師好的看法,也許是隱藏著厭惡的情緒。基于此,教師也可以將其作為隨筆寫作的主題,讓學生寫出自己對教師的看法,寫出自己與教師接觸過程中產生的一些情緒。通過這樣的寫作訓練,教師才能夠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學生的真實想法,所以隨筆不一定是一種嚴格意義上的作文訓練,更是一種生活間的心靈傳遞方式,加強人物之間的情感交流。
三、讓隨筆成為一種溝通渠道
隨筆表達的是一種真實的情感,這就意味著學生在寫作時抒發的情感可以作為一種傳遞形式,拉近學生與學生之家、學生與家長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感情。例如教師可以在母親節或者父親節時要求學生寫一篇隨筆,講述一下自己在平時的生活中對父母存有哪些遺憾、以及對父母的看法、一些建議,上交后教師可以分發給每一位學生的家長,讓家長通過孩子的隨筆來深入了解孩子的內心,形成一種良好的心靈溝通渠道。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可以形成這樣的溝通形式,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同桌之間形成一對交換組,每個同學寫下自己對同桌的認識,對同桌的優點的和缺點進行點評,并且在隨筆中表達出自己對彼此關系的認識,以及今后學習的注意事項和共同目標……這種隨筆也是一種同桌之間強化合作關系的重要方式,學生與學生的溝通以文字表述的方式展現出來,會增強一定的人文性,這也為學生今后的寫作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所以隨筆是一種合理有效的溝通方式,它減少了人物在口頭溝通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爭吵和分歧,更加強了彼此之間的關系。學生在隨筆訓練中也能夠鍛煉自己的文字功底,讓自己的話語對讀者形成一定的認識。
【參考文獻】
[1] 樊亮亮. 積累作文材料應重視四個方面——新課改形式下的作文教學思考[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9(03).
[2] 陳淑芳. 作文材料的積累和運用[J]. 新課程學習(中學),2009(02).
(作者單位:江蘇省射陽縣特庸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