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殿波,狄艷波
黑龍江省林業衛生學校
因材施教轉變方式樹立學困生自信心提高護考成績
丁殿波,狄艷波
黑龍江省林業衛生學校
在教育實踐中如何引導和轉化學困生、提高護考成績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體會也各不相同,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轉變方式;樹立學困生自信心,激起學生學習欲望,提高護考成績;從而提高學生護考的通過率。
學困生;護考;自信心;通過率
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課題,課題名稱《提高學困生護考成績策略》,課題編號ZZB1213003
對一個班級、一個學校來說,學困生的存在是客觀的、必然的。轉變學困生,是每個教師、每個學校最費心、費神的一項工作。特別是做好中職衛生學校的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因材施教,樹立學困生自信心提高護考成績,使其順利考取上崗證,解決畢業就上崗工作的難題,就很值得我們每個老師、每個學校去研究,去探究、去解決,努力轉變,使他們成為“德技”雙能合格護理實用型人才。在從事護考教學工作多年來,在這方面無論學校、還是我們每位教師都是比較關注、重視他們的,體會如下:
教育不能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只能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在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的今天,面對中職在校生普遍不愿意學習,行為習慣極為不好,“學困生”較多的現象,我們更應該徹底轉變原有的教育觀念,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不讓一個“學困生”掉隊,使每一個學生都能考取上崗證、順利走向工作崗位,在職業教育中尤為重要。
針對中職學校的這種實際學情,我校在原有的“校醫合作、校醫結合、雙證融通”的“1.5+1+0.5”“2.5+1+0.5”的人才培養模式基礎上,豐富其內涵為“校醫合作、德技雙能、三結合”的“1.5+1+0.5”人才培養模式,即“學校、醫院”合作;實現“素養、技能”雙能;達到“教學內容與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內容;教學過程與臨床護理過程;學生角色與護士角色”三結合。該模式緊緊圍繞校醫合作、工學結合這個核心,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通過校內建立模擬病房,掌握嫻熟的專業技能和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為畢業就能考取資格證,就上崗做好充分準備,達到學生、醫院、學校共贏,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構建了以工作任務為基本單元“基于工作過程”的專業課程體系。根據護理專業特點和職業崗位需求,將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內容融入到日常教學中,更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既要兼顧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知識點的概括和總結,實現教學內容與執考內容的結合;又要進行崗前實訓(綜合能力訓練),通過臨床大量案例,將鮮活的臨床場景呈現給學生,鍛煉學生靈活地學習和實施護理技術操作,鍛煉學生各種溝通能力、人文關懷理念、應變能力,培養學生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這樣學生在學校經過不斷地努力學習,實現了由學生到實習學生角色的過渡。
在臨床頂崗實習過程中,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通過為病人制定切實可行、針對性強的護理計劃、運用溝通技巧及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為病人解決困難,盡量滿足其要求,保證護理對象的身心安全和舒適,進一步明確了護士角色行為,實現了實習學生角色與護士角色的結合。
針對中職學校的這種學困生多的實際學情,我們不能因為他們的紀律差、成績差而疏遠他們,努力做到平日里多溝通,多交流,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愛。建立學困生檔案,分析每一個學生的情況,了解他們的差異“對癥下藥”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例如對動手能力強、善于溝通的學困生,要在操作中帶著問題來做,如操作前的解釋,可以掌握執考的知識點操作的目的,操作中的指導,可以掌握執考知識點中的操作要點,操作后的囑咐,可以掌握執考知識點中的注意事項,這樣可以真正的做到做中學,學中做,做到“教、學、做”的統一。
大多數學困生都有自卑感,認為自己笨不如別人,會被別的同學恥笑,我抓住他們的這些弱點,挖掘他們內在的力量,與他們談心,傾聽他們的苦衷,經常給他們講一些名人故事,鼓勵、啟發他們,努力走出學習的困境,樹立自信心的勇氣。“學困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害怕老師提問自己,而課堂提問卻是老師摸清、獲得學生的學習信息的主渠道,“學困生”到底哪些方面差,教師必須做到心中有數,為培養“學困生”學習興趣,把大多數時間留給“學困生”,對他們多問多答,針對他們的疑難問題“對癥下藥”,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實踐證明,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但可以調動了學困生學習的積極性,并能消除他們的膽怯心理。教師常用激勵性,如:真好、真棒、真不錯、真挺好等,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看到自己的優勢,增強學習的信心,不斷進步。
夸美細斯認為:“求知和求學的欲望應該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身上激發起來。”學困生由于基礎薄弱,學習主動性差,因此老師注重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靈活性。課堂上有目的,有計劃地把簡易的問題留給他們。只要有些許的進步,就鼓勵、表揚,使他們更加自信。
學困生都有“差不多就行,得過且過”和“不求甚解,馬虎大意”的毛病。要使他們改掉這些毛病,就要改變他們的行為習慣和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比如,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上課專心聽講,不懂的就要及時問同學和老師。養成認真讀題、分析題意、細心做題的好習慣,課余要多與同學交流。做到“日清、周清、月清”,建立錯題集,是對當周所學知識的檢查和鞏固,是提高學困生成績的主要措施,對這類學生采用面對面的方式。指出存在的問題,對存在的問題老師要心平氣和耐心細致地進行啟發、引導、講解,直到弄懂為止。這樣師生間的距離慢慢地拉近了,學習的惰性也逐漸會消失的。通過這樣有的放矢的學習,可以節約時間,騰出更多的時間學習“新的、難的”知識。
轉化學困生不是一朝一夕的問題,只要我們用真心、真情和高度的責任感去不懈努力,一定能打動他們的心扉,使他們走出學習的困境,轉化成為品學兼優的學生,達到預期的護考成績,順利取得上崗證。
丁殿波,黑龍江省林業衛生學校護理學科教師,高級講師,畢業于佳木斯大學醫學院護理專業,從事臨床工作21年,教學近9年,多次擔任教材主編、副主編、編者,曾榮獲市級骨干教師等稱號;
狄艷波,黑龍江省林業衛生學校護理學科教師,高級講師,畢業于哈爾濱醫科大學護理專業,從事臨床教學近20年,多次擔任教材主編、副主編、編者,曾榮獲國家護理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的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