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霞
摘要:縱觀新課改一路走來,現在的音樂課堂和前幾年相比更務實、更追求實效了;音樂教師的專業、課堂設計與駕馭課堂的能力更強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表現創造音樂的能力也隨之提高了。在常態音樂教與學活動中,推行課堂“三部曲”,師生從心動開始到神動最后到行動,能較好實現教學目標,整個音樂課堂也變得更和諧、更有效了。
關鍵詞:初中音樂 有效課堂 “三部曲”
“有效”是新課程背景下對課堂教學提出的基本要求,其出發點是以學生為本,以滿足學生的需求為本,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毋庸置疑,課堂教學設計是上好音樂課的前提。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情感,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質,有效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是所有音樂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出了在課堂上重視“情”的注入,堅持從三個方面來打造有效課堂。
一、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讓學生心動
導入,雖然不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卻是與教學內容緊緊相關的一個重要教學細節。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良好的導入則是扣人心弦的一幕。課堂的導入方法很多,其目的就是剛上課就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變得更有效。那么音樂課的導入就更需要藝術性了,什么樣的導入才能更吸引學生,讓學生心動呢?
(一)游戲導入,引人入勝
“喜歡新穎,追求時尚”是現代中學生的共同特點,老師就要有意識地把他們喜歡的、有趣的、富有時代感的東西引入課堂,以此來感染學生。如在一次外出聽課時,有位老師在開設《桑塔露琪亞》一課時,巧妙地將中央電視臺一檔很受歡迎的綜藝節目——《開門大吉》的游戲環節引入作為了課堂導入,學生根據老師的提醒模仿節目形式亮相、按鈕,再由老師扮成歌唱演員完成最后演唱時,在場的學生和聽課老師們都感覺眼前一亮,自然學生也就一下子被吸引了過去,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上來了。
(二)表演導入,先聲奪人
音樂課較其它課程相比,有著其獨特的魅力。那對于音樂教師老師來說,尤其在上唱歌課時,基本功的展現就顯得尤為重要。如在教唱《青藏高原》一課時,學生們對于這首廣為傳唱但難度較高的歌曲而言,平時只聽不唱或者是只能哼唱的居多,那么老師為了很好的帶動氣氛,采用直接表演導入,用卡拉OK的表演形式深情演唱,第一時間學生就會被老師的精彩表演深深吸引,學生在佩服老師扎實的基本功時也會心動起來,想躍躍欲試。那么這樣的課堂導入,直接而有效。
(三)比較導入,循循誘導
歌曲復習課上,學生的直覺就是如同把吃過的東西再嚼一遍,學生普遍就會覺得沒有當初學新歌時的新鮮了,學習的興趣也會減退很多。那么根據學生這一心理特點,采用比較的方式導入,有的放矢地引導,會重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在復習《念故鄉》時,為了激發學生更細膩地表現好歌曲的情緒、情感,就采用橫向比較的方式,如把任意初三兩個班的演唱事先錄好音,一上課,就把事先準備好的錄音放給學生們聽,并要求學生在聆聽時,要比較分析,再準備進行點評。這時的學生,全然進入了角色中,儼然把自己當成了小評委,認真而負責。
二、講授,方法多樣引趣味,讓學生神動
課堂講授是教學中一門特殊的藝術,它作為“軟件”系統在課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教授藝術的作用,充分發揮其不可替代的功能,讓課堂趣味橫生,學生神動起來,那如何才能取得如此高效的作用?
(一)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注意力
在現代信息技術運用越來越廣泛的環境下,結合多媒體技術,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說:教唱《軍民大生產》時,便可以先向學生們介紹歌曲的背景,然后借助多媒體,讓學生觀看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表演。因此,在這堂音樂課堂上,通過運用多媒體教學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去體會號子的特點及了解中國的歷史。從而能夠從內心深處去體會對祖國的熱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再如在教唱《彩云追月》時,當唱到“螢火蟲向月亮借來了小燈籠,掛在那河邊綠草叢,閃閃爍爍,眨著眼睛……”時,在運用了課件教學后,學生還是唱不出理想中的感覺,筆者便找出當初去馬來西亞觀賞螢火蟲時寫的游記,讓學生跟著教師寫的字里行間去感受螢火蟲的魅力,再展開豐富的聯想,順勢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去演唱、去表現。毫無疑問,教師的游記完全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起來,優美的文字也讓學生找到了相應的感覺,有效完成了教學目的。
(二)用聲音感染學生,讓學生融入課堂
音樂教材大多“情文并茂”,音樂的旋律,音樂的歌詞激蕩著強烈的情感活動,蘊藏著豐富的情感因素,凝聚著人類情感的五顏六色。因此,好的音樂,不管是曲還是詞都充滿了感染力,能夠給人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完全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應該讓自己高亢、嘹亮的歌喉、如詩一般的語言與那優美動聽的音樂相結合,成為打動學生、傳遞音樂感情最有力的武器。那么教師在課堂講授中就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教學用語要盡量做到措辭優美,聲聲入耳,給學生帶來“望塵莫及”的心理,這樣,才能充分感染學生,靈活駕馭課堂,從而提高初中音樂課堂的有效性。其次是老師在音樂課堂中高質量的范唱是必要的,這樣優美的聲音會將歌曲中所要表達的感情充分傳達出來,學生通過傾聽老師飽含深情的歌唱,心靈更能夠被觸動,更能夠激發出學唱的愿望,自然而然的帶著感情去嘗試演唱和表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真正領略了音樂的魅力,便能夠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愛,讓初中音樂課堂充滿了趣味性,學生更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音樂中,從而表演出一曲曲美妙的樂章。
三、互動,思維碰撞激火花,讓學生行動
課堂是學生的主陣地,教師如果占領了它,21世紀的學生可不會妥協的,怎樣才能沖破課堂上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走進浩瀚美妙的音樂生活,積極主動地去行動起來呢?《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交流互動關系,要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便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便于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交流”。課堂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隨時都會出現一些問題,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巧妙的加以利用,因勢利導,給學生多一些思考的時間,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些自我表現和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在探討、嘗試中理解生活,體驗生活,提高能力。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展示自己,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學生有創造的天性,利用學生發展的規律,啟發學生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展示自己的創作及作品,在交流中共同分享創造的愉快,使學生成為音樂學習的主人。例如,在教唱《阿西里西》一課時,由于歌曲的旋律優美而簡單,學生們很快就掌握了,那如何來延伸課堂內容,展現彝族同胞們的藝術場景就顯得舉足輕重了。為此,筆者特意為歌曲設計了一段引子:請一學生誦讀老師準備的文字片段;塑料袋模擬的習習晚風吹拂下的樹葉沙沙聲;小玩具吹奏模擬清脆的鳥鳴聲響起,百鳥歡唱;山谷里響起阿西里西的回聲……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學生補充了他們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吹起了優美的口哨來模仿鳥鳴聲,有的學生找出了廢棄的修正帶也模仿起了樹葉的沙沙聲,更有學生提出,讓老師也來一段,加入他們的隊伍……當老師在鋼琴上以一串琶音引著學生們進入美妙的意境時,整個班的學生都興致盎然地加入到了展示的隊伍中,學生大膽而新穎的想法完全適合這個主題,學生在此時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又鍛煉了勇于創新的能力。
課堂作為教學的基本場所,它不僅是教師和學生集合的一個物理空間,而且是獨特的社會組織,其中蘊藏著復雜多變的結構、情境與互動,是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系統整體。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必須從導入開始,由“情”入手,讓我們每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之中,用腦去想,用口去唱,用眼去看,用身體去表現,讓音樂課堂氣氛“活”起來。這樣我們的學生才會從心動到神動,最后到行動起來,實現音樂課堂真正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趙國忠.有效教學最需要什么[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李慕南.教師的語言藝術[M].沈陽:遼海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