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雙艷
摘要:新形勢下學生的“減負”問題已成了小學教育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而要做到“減負”就必須要提高學生單位時間內的學習質量,就要向課堂四十分鐘要效率。因此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關鍵詞:小學數學 ? 課堂效率 ? 教學效果
現在的教育教學都講究效率,只有效率提高了,教育質量才能提升。本文將在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方面做一些切入性研究,旨在對小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有所幫助。
一、做好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包括很多方面的內容,既要有準備充分、各環節巧妙設計的教案,又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還要有考慮到學生實際的難易得當的習題,以及課堂上隨時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
(一)明確教學目標,讓數學課沿著正確的出發點引領學生合理準確地掌握相關知識點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對于課堂的發展起著統領全局的決定性作用,因此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面向全體學生,難易適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感覺到有所收獲,努力營造讓學生熱愛數學、主動學習數學的課堂環境。
(二)深入研讀教材,找準重點、難點
教師對教材的鉆研理解是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保障,因此在鉆研教材時應當做到整體把握教材,打破教材的章節限制,把教材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比較和綜合分析,從而理順教材,形成知識體系,更好地找準要講解知識的重點難點。如在講解《圓柱的側面積》時,在學生明確圓柱側面是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后,就可聯系圓的周長知識和長方形的面積公式等相關知識讓學生更準確地計算圓柱的側面積。
(三)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認知層次有針對性地備課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認知特點和認識水平,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整體認知水平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找出配套的例題、習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層次的問題,爭取每個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都有所收獲。要在把握教學目標同時,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各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對學有學余力的學生要求他們跳一跳,得到更多;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求掌握教學要求中最基礎的內容。
如:在“分數(百分數)乘法應用題”教學時,只要學困生能初步看懂線段圖,能根據線段圖正確列式;而優等生則初步學會畫簡單的線段圖。
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時,舊知識導入課題時的深淺程度,重難點知識講解時坡度減緩程度,要以學困生的認知水平為基準,但也要激發優等生的求知欲。
在設計問題及練習時,問題的難度要與學生的層次相一致。設計較易問題讓學困生能回答能計算,使他們能體會到成功的愉悅;設計較難題,讓優等生回答、計算,增加他們的成就感。
這樣的教案設計,既能保證大綱要求的落實、教學任務的完成,也做到了“提優”和為“后進生”提供輔助性的學習。
二、優化教學過程,努力打造高效課堂
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交流的過程,高效的數學學習活動應該不能只是對知識單純地模仿與記憶。教師應該在有效的數學活動中精心組織,合理安排,使每個環節都能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
(一)優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率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教學手段不應該只是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這樣會制約學生思維的發展,影響教學效果。教學手段的優化在多媒體教學中得到了充分體現。投影、錄音、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手段的使用能讓學生視、聽器官同時并用,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對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吸收率,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優化課堂習題,提高課堂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與知識點相配套的課堂習題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但盲目過多的習題卻會使學生的思維變得呆滯、死板,阻礙他們思維的正常發展,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編寫習題,使題目既有針對性又能兼顧各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做到少而精,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可以進行分層分級的練習過程:最基礎的根據圓的周長公式進行基本運算→看圖計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問題→拓展練習,這樣才會使課堂中的習題環節得到最大的優化,讓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三)優化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
每一堂課有不同的教學任務,要實現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師應該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靈活地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俗話說“教無定法”,只要能夠做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是好的方法。
數學課堂中能采取的教學方法很多,如進行同學間的小組討論、小組合作甚至是小組競爭的方式來進行知識的歸納與練習的完成,讓學生在課堂中不再是被動的傾聽者,而真正成為知識學習的參與者,這將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的掌握。只要教學得法就一定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三、真心愛護每一位同學,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生對自己的老師都有一種崇敬和模仿的心理,他們一方面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同時又在不自覺地模仿教師的言行,教師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因此尊重信任每一位學生,建立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提高數學課堂效率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改變觀念,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教師應該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信任每一位學生,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尤其是那些成績較差的學困生,對他們應給予更多的關注、更多的鼓勵,堅持教學民主,和學生建立朋友式的學生關系,把平等和尊重、自由的課堂還給學生,以此爭取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生在現階段養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對現階段的學習有很大幫助,而且對今后學習、成長也有著重要的影響,甚至受益終生。因此教師應使學生養成課上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學會傾聽的好習慣。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會有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
①養成課前認真預習,課后及時總結、復習的好習慣。比如可以要求學生每天在家長的督促下對第二天要講的新知識做好課前預習;課后可以要求學生做到“每日小總結,每周大總結,章節知識全總結”。
②養成課上積極與教師、學生互動的好習慣。教師應要求學生課上做到四個動:手動、眼動、腦動、口動,調動身體更多器官參與學習。
③準確使用數學語言,規范學生做題過程,使學生養成做題嚴謹、思維縝密、過程簡潔的數學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是一個教師和學生間互動交流的一個過程,我們應該通過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去提高教師的授課水平,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一個能把這兩方面融為一個有機整體的教師必然是一個課堂效率高,學生課業負擔輕,教學成績理想的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