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俊敏
摘要:語文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語文知識和技能、提高能力、提升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語文教師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本文從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朗讀訓練和注重課外拓展延伸等方面探討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 ? 教學效率 ? 興趣
語文學科更貼近生活,內容豐富多彩,應用廣泛,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及認識規律,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加強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自主獲得知識和技能,還要進行適當的課外拓展延伸,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
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課堂教學又具有生成性和可變性,語文教師只有在課前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充分利用各種語文教學資源,才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教學效率,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備課是教學的起點,也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因此,教師要重視備課,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具體而言,首先,教師在備課時既要認真鉆研教學大綱和教材,把握教材的結構和教學重難點,明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其次,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適當拓展教學內容。教學資源包括教材、社會生活資源、網絡資源等。教師既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使學生自主獲得知識和技能,又要廣泛閱讀,搜集有關資料,適當補充和拓展教材內容,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還要讓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社會生活常識,在備課中也要充分利用社會生活資源,設計課堂教學活動,使課堂教學更加貼近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再次,教師還應了解學生,不僅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還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需求、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及學習習慣等。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主動探求新知,提高學習效率。首先,教師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和情感交流,尊重、理解、關愛、鼓勵學生,讓學生體會到溫暖與期望、激勵與鼓舞,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活動中獲得語文知識,提升語文素養。其次,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開展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如猜謎語、講故事、競賽、根據課文分角色表演等,不僅能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還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比如,小學生爭強好勝,教師可在教學中通過競賽的方式讓學生參與競爭,可以是學生個體競賽,也可以是以小組為單位競賽,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在教生字時,教師可讓學生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誰組的詞多;在朗讀課文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在總結課文時,比一比誰能準確深刻地總結課文。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會空前高漲,自然能夠快速掌握語文知識。
三、重視朗讀訓練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課文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通過朗讀,學生不但可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還能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韻律美、課文的情感美、思想美,陶冶情操,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教師要重視朗讀訓練,加強朗讀指導。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首先要做好范讀。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聽出正確讀音,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感受到教師在朗讀過程中流露的情感,體會課文意境。比如,《觀潮》《鳥的天堂》這類語言生動、優美的課文,教師要讓學生用恰當的語調、語速有感情地朗讀,在朗讀過程中理解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指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重點段、含義深刻的句子、詞語等,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當然,朗讀的形式要多樣化,教師可引導學生自由讀、小組讀、同桌互讀、比賽讀,讓學生在讀中感知、理解、體會、感悟,從而增強學生的語感,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四、注重課外拓展延伸
“課堂活動的結束并不等同于教育的結束”,尤其是語文學科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只局限于課堂,而應具有開放性。因此,首先教師可以建立班級圖書角,使學生在課下能夠多讀一些課外讀物,并交流讀書的感受和心得,拓寬視野,積累更多的美文佳句和語文知識,提升語文素養。其次,教師要讓學生注意留心觀察生活、感受生活,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啟發、引導學生去發現和體會生活中令人感動的人和事,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再次,教師還可以開展課外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去親身體驗、用心感悟,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之,為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更新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改進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樂學、善學,主動獲取語文知識和技能,還要注重全面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使學生多讀書,培養學生的語感,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真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宋平沙.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福州:教育評論,2005(1).
[2]李建華.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探討[J].考試周刊,2011(1).
[3]賈茹.有效性教學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理性回歸[J].考試周刊,2013(85).
[4]鄢朝方.朗讀——語文有效性教學的重要手段[J].昭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S1).
[5]孟慶梅.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探究[J].語文天地:理論綜合,2013(12).
[6]王友才.淺談小學語文有效性教學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