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辰
摘要: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對于他們適應未來的社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本文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探討了做好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并提出了幾點應對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 ? ? ? 思想政治教育 ? ?挑戰 ? ? ? 對策
一、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一)宏觀層面:國內外大環境的深刻變化所導致或引發的新挑戰
1.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帶來了全球經濟的變化,加快了人與人之間的文化交流,這對于現代的大學生,尤其是他們思想和政治意識的要求越來越高了。在國際方面,一些敵對分子同我們爭奪下一代的競爭也在不斷加強,大學生很容易受到一些政治觀點的影響,從而影響自己對事物的正確的價值觀,這種力量是不可小覷的。
2.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帶來了互聯網的飛速發展,這對大學生平時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可以說互聯網起到了一個雙重的作用,它不僅能夠給學生帶來很多知識,同時也有一些不健康的內容、虛假的內容信息參雜其中,使得學生的身心嚴重受到干擾。
3.現代大學生的個性特征更加鮮明。一部分學生往往有較強的個性,對老師的一些舊的觀點表現出了不同意,造成了教學與個人之見的不協調現象。同時,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較強的面對挫折的能力,遇到事情就哭鼻子,不去想解決的辦法,一味地依靠父母,總是處于一個長不大的階段。
(二)微觀層面:思想政治教育績效欠佳和對象本身的變化所形成的挑戰
1.學生在學校學習的這一段時間,總是會出現壓力大的問題,有的學生面對就業、升學的壓力,導致自己心理方面出現了不少的問題。比如說有些學生是家里的獨生子女,被家人寵慣了,遇到一點事情,就表現出了嬌氣,沒有較強的生活閱歷,情緒上很容易就出現了波動的現象。與此同時,面對較為復雜的社會化大環境下,很難融入到這個大群體中,感覺到自己很多余,逐漸產生了一種消極應對的心理。
2.在大學,每一個專業都會委任一名學生的輔導員,他主要負責的就是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由于目前并沒有相關的激勵機制,輔導員的功能還沒有得到有效的施展。所以,高等院校需要進一步加強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只有這樣,才能使得輔導員的工作做到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況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
第一,不斷加強使用現代新的科學技術方法,比如網絡的力量,使得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手段獲取自己需要的知識、正的能量,為學生提供健康向上的教育活動,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第二,不斷給學生傳播愛國主義思想、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使得他們相信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具體做法:教師要將愛國主義思想貫穿自己的教學始終,不斷培養四有新人,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思想,摒棄不好的、腐朽沒落的思想,樹立主人翁的意識。同時,宣揚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引導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更好地適應社會。總而言之,教師要將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于高校教育、管理和服務的全過程,這樣才能形成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機制,讓大學生思政朝著正確的軌道邁進。
第三,在實際的工作中,教師應該在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進行教學風格的變化,改變以往教學方式和手段,真正將這項工作做到實處,無論在教學的理念上還是內容、形式、方法、手段方面都要進行創新,不斷使得工作朝著科學化的方向發展。同時,針對學生在校內的表現,及時地與家長進行溝通,使得家長也能夠對自己的孩子有一個明確的了解,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第四,教師要盡可能在課上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領學生進行自我教育,這樣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學生才能真正領悟教育的真諦,提升自己的個人修養和素質,應對多變的社會化大環境。
第五,不斷提升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建設,促使輔導員的工作朝著更加專業化的方向發展,使得這些工作人員的素質和能力達到標準化的水平。這樣,才能做到心里有數,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第六,做到黨員發展條件的嚴格化要求。要從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考核,真正將這項工作做到實處,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作為黨員的學生確實是在各個方面很優秀的學生,不愧于這個稱號。
綜上所述,我們要不斷總結對于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已經獲得的成效,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具體的思想工作,了解現存的挑戰,特別是針對遇到的一些實際的問題進行相關的解決,采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將工作重點放在思想教育的理論上,真正使得這項工作能有效地發展、創新下去,取得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郭新亮,王曉兵.建設網絡精神家園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7(10).
[2]巢桂芳.淺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滲透網絡文化的必要性及對策[J].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3).
[3]李強天.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中的大學生閱讀現象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
[4]張藝昆.高校畢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方法構建初探[D].西北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