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楊易
哈爾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對于酒店產品與服務的需求也日益旺盛。酒店業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很多工作需要人工勞動完成,機器無法替代。所以各地區對于既懂中國國情又具備酒店管理相關知識與技能的人才渴求非常強烈。對于高職院校而言,要想培養出酒店企業普遍需要的愿意從事酒店一線工作的“用得上、留得住、上崗快”的高素質應用性人才,必須從最基礎的環節——實踐課程建設入手,向課程要質量,向實踐要實效。
目前,我國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實踐課程教學在提高學生技能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還需要一些強有力的措施,使實踐教學更為順暢的展開。
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應基于酒店行業的工作任務、工作過程來進行課程設置,使課程設置與行業需求無縫對接,最大限度的滿足行業企業一線對人才的需求。在進行課程設置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征求用人單位意見,或邀請用人單位共同參與,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進校企合作共同開發的課程體系。根據崗位需求,調整課堂教學模式,加大實踐教學力度,明確實訓的項目和時間,從而保證學生學會并掌握從事酒店行業實際工作的基本技能。
以就業為導向來完善課程體系。在加大實踐課教學力度的同時,實行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課和素質提升課模塊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不斷修改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使各學科教學都逐漸向實用型、應用型方向靠攏。
打造一支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順利開展實踐教學的關鍵。我們黑龍江省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開設的實踐不長,擔任該專業課程教學的教師大部分不是酒店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都是從別的專業轉型而來,沒有受過正規、系統的旅游、酒店專業教育,更沒有在酒店行業一線工作的實踐經驗,在進行正規有效的實訓課教學指導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應該采取雙管齊下原則,即“送出去”和“請進來”。一方面,將轉型而來的酒店專業教師送到酒店企業進行實踐鍛煉,讓他們直接參與酒店的經營管理活動,提高他們對酒店服務與管理技能的認識和操作能力,同時鼓勵教師通過加強專業培訓與學習考獲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將自己培養成真正的“雙師型”教師。
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離不開院校的支持與資金保障。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政策支持,籌建酒店管理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基地可以在正常經營的基礎上,充分滿足學生的日常教學和實訓實習需要。比如我們校,7000多平米的國際交流中心目前已經竣工,很快將投入使用,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師在交流中心掛職,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在交流中心從事服務與管理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教師和學生們觀念和角色的轉變,才能在接待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顧客時,提高實際操作技能,從而早日具備酒店行業所需要的應變能力、服務經驗和管理能力。
另外,酒店管理專業在實踐教學中,所需要的實訓用品數量大,成本高,比如各種中西餐的餐具、器皿、桌椅、臺布、口布、椅套、酒水等。如果投入不足,資金無法保證,就會大大限制實踐教學的發展,談不上高質量的教學效果。
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是實踐教學的有力保障。這就需要院校與酒店企業建立良好而穩定的伙伴關系,加強校企合作,完善頂崗實習制度。充分利用酒店企業幫助建設真實的職業環境,利用與企業實際相一致的教學場景,實現現場教學、理實一體教學、案例式教學和多角色互動教學等模式;通過頂崗實習的實踐課程教學,使各模塊知識與實踐技能得到整合,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學習知識,鍛煉技能。
與此同時,院校還應與酒店企業深度合作,實現訂單培養,將校外實訓實習基地發展成為校外實習與就業基地,為畢業生將來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在企業主導的校外實踐性基地模式下,學院的培養全部是源自企業需求,而企業也出于對自己負責的態度,理所當然的接受和指導學生實習培訓,并將這種校企合作模式作為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途徑。
在專業內積極推行“雙證書”、多證書制度,開設資格證書類課程,鼓勵學生考取“茶藝師”、“品酒師”、“營養師”等資格證書,增加學生多方面的技能,提高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
綜上所述,根據崗位需求,基于工作任務、工作過程來調整課程設置和課堂教學模式,建立優良的師資隊伍和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全面推進實踐教學,增長學生的知識水平與實踐技能,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團結協作能力,為企業培養合格人才,實現學生的高質量就業,從而進入良性循環模式,以就業促招生,推動酒店管理專業的蓬勃發展。
[1]譚橋梅.淺談中職酒店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07).
[2]劉學文.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意識培養的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8(14).
[3]侯明賢.論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應具備的關鍵能力[j].教育與職業,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