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秀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6-0123-01
教育學是迷戀他人成長的學問。身為一名普通的小學老師,我想多為學生的成長做點實事。
愛因斯坦說過:“愛,是最好的老師!”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愛護學生,尊重學生,用自己的愛心來打動學生,感化他們的心靈。但是,“愛生如子”對老師來說是奢談,因為老師對學生的愛,永遠和對自己孩子的愛不一樣。
當學生違反了紀律,老師可以想法設法去幫助他、教育他、引導他,讓學生改正錯誤不斷進步,甚至也會批評或者懲罰他們。在做這一切的時候,老師是理性的,是客觀的。但是對自己的孩子,恐怕就沒有那么理性,因為孩子是自己的,他沒有達到你預期的要求,你會很生氣很著急,會打他會罵他。當學生進步的時候,或在某些方面有出色表現的時候,當老師的,會很開心,很驕傲,尤其為自己的班級驕傲,為自己教育的成功驕傲;但是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就變成你一生的榮耀了,走到哪里都會主動和親朋好友分享孩子的成功,整個世界是那么美好。當學生表現一般般,既不惹事也不優秀,老師會因為自己的學生還算聽話、好管理而感到高興;但是假如是自己的孩子一般般,你會很著急。
所以,我從不說我“愛生如子”,但是我真的很關愛我的學生。
我愛學生,這種愛是一種理性的愛,是在理解和尊重基礎上的愛,是一種博愛。我不認為自己做得有多好,更沒有對每個學生都富有耐心,去幫助每個學生的成長,也沒有在學生隨時需要的時候隨時出現在學生的身邊。因為我的學生不是一兩個,而是幾十個。我是班主任,我希望能通過我的課堂給學生傳遞一種愛的理念,這種愛,是對工作的責任,是對學生的關心,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也是教育者應該培育學生的一種能力。
由此,我會很用心地對待工作,很用心地準備每一節課,很用心地面對每一個學生的問題。我希望自己對工作負責任的態度能感染學生,讓他們長大以后能知道怎樣面對工作;我希望我對學生的真誠與尊重,能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懷與溫暖。而我所做的一切,很平淡、很自然,是一個教師應該做的,沒有也不可能驚天動地,只是盡職而已。很欣慰的是,送走了一屆又一屆學生,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善良與真誠,看到了他們的心中閃爍的愛之光。
我曾經教過的一個學生鵬鵬,由于成績差、習慣又不好,所以在班里自然是同學們輕視的對象。他對自己沒有了信心。無意間,我發現他似乎很在意我對他的評價。一次家訪后,他的壞習慣有所收斂。但我清醒地認識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個年齡的孩子具有很強的反復性。有一次,班長告訴我:“鵬鵬又把別人打了!”我跑到班里一看,他竟然打的是一位女同學,而且還挺嚴重。我不禁勃然大怒:“你太野蠻了!”他好像還挺委屈:“老師,她罵我!”我呵斥到:“你別狡辯了,等我回來再說”。說完我就領著這個女生去了醫務室。等安頓好這個女生,我到班里一看,他正不安地站在教室里,看到我滿臉疲倦,他愧疚地說道:“老師,對不起!”我余怒未息:“你為什么要打人?”只見他低著頭紅著臉聲音非常小地說:“她罵我是班里的垃圾,于是我就……”說著,他竟大哭起來。我不禁一怔,是啊!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愛和尊重!于是,我拉他坐下并耐心地開導他:“你長大了,遇事要冷靜。一味地用拳頭還擊,只能招致大家更多的反感。暫時的落后不代表永遠落后,以后要自信起來,用自己的行動贏得他人的尊重。老師相信你,你一定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同學們的尊重。”他會心地露出微笑:“老師,謝謝你。我以后再也不惹你生氣了。”
真摯的愛可融化一切。從這以后,鵬鵬同學顯得有信心了。盡管學習依然很吃力,但是態度在變化,對班集體的熱情也很高漲,每次集體勞動他都累得滿頭大汗。其他同學對他的態度也改變了很多。于是我也不斷地鼓勵他,在班里表揚他、關心他,留意他成長的每一個足跡,把更多的愛和耐心給了這個孩子。讓我高興的是,看著一個調皮的、總是控制不住自己脾氣的孩子在日記中寫道:其實老師批評我也是為了我好,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學習,
影響學生成長的因素有很多,老師只是一個方面的因素,而一個老師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不是決定性的。但是作為老師,我依然愿意努力從自我做起,從能做的地方做起,投入耐心與愛,去喚醒、培植學生心中的愛與幼苗,促其生長,靜待花開。
(責任編輯 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