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瑩
【內容摘要】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從多媒體教學、前置課程和實踐環節教學等方面探討了提高中職會計電算化教學效果的問題。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 教學效果 中職
會計電算化主要借助現有的財務軟件和配置完好的計算機系統,對會計數據進行收集、存儲、加工和傳輸等操作。因此,優化會計電算化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熟練地掌握財務軟件的使用方法。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化難為易激發興趣
在會計電算化的教學中,通過采用多媒體教學軟件、教學課件來實施電算化教學,全方位向學生展示事物的原貌,并可選擇強調某些關鍵點,為學生創造知識情境,引導學生去探索、發現、歸納、總結知識,有利于學生把握知識的整體和各個側面,便于理解和記憶、增強教學的系統性、深刻性。不僅方便了教師的教學工作,提高了教學質量,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加強前置課程教學,夯實專業知識基礎
學習會計電算化這門課程,需要學生具有扎實的會計知識與計算機知識。在講授這門課程時,學生必須是學過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計算機應用基礎、數據庫管理系統等課程。從目前中職學校財會專業設置的計算機相關課程來看,存在如下問題:第一,講授操作系統的知識偏少,上機操作時間更少,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較差。第二,計算機語言課程缺少或講授內容很少,數據庫與會計中實際應用相結合的內容偏少,缺少針對性強的教材。因此在講授數據庫管理系統時,可結合會計業務講授有關的操作命令及程序技巧,為后面講授會計電算化這門課程打下比較扎實的基礎。
三、優化實踐環節教學,培養學以致用能力
會計電算化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必須加強上機操作實踐。在實踐性教學中,以學生“學”為中心,充分體現學習者認知主體作用,有利于學生創新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方法步驟:①準備工作;②創建學習情境;③信息資源提供;④協作學習;⑤效果評價??蛇x擇一至兩個處理功能比較全面、控制功能比較可靠的商品化會計軟件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例如利用同一套會計模擬資料,同時進行手工核算和電算化核算,通過兩種方式的操作,使學生認識到電算化帶來的好處,增強會計業務處理的感性認識。通過實習,著重使學生了解電算化會計與手工會計在處理與控制功能方面的區別、會計軟件的操作步驟、基本功能等。學生上機前,教師應提供一個典型的、完整的會計案例,整理好相應的會計科目以及各種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上機時結合初始化的理論知識輔導,讓學生完成商品化會計軟件的初始化設置,否則日常工作無法進行。上機結束后,應要求學生寫出上機實習報告。在講授會計電算化的實務理論和方法時,可選擇一個系統(或模塊)讓學生自己上機設計,在設計之前,教師應對子系統(或模塊)的控制與處理功能提出要求。在設計過程中,教師應及時給予適當的指導。在進行這部分內容實習時,應注意程序設計不能太復雜,內容也不宜過多。具體的實踐教學可以嘗試這樣進行:
1.學習前的準備工作
在學習電算化會計這門課程前,學生應具備會計學基礎知識和計算機的基本應用能力。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認真學習《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和《會計電算化工作規范》,從如何建賬、基礎設置、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到編制報表這一系列核算過程。通過學習使學生對會計核算工作流程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同時,再組織學生學習一些基本的電算化會計理論知識,為以后的具體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
在會計模擬實驗室中,同時采用手工和電算化兩種方式對會計模擬資料進行操作,使學生熟悉手工操作和電算化操作的會計業務處理流程。初始化設置是這門課程的核心部分、學生是否掌握初始化設置知識是衡量其是否能學好這一門課程的一個關鍵。教師要作出恰當的引導,如初始化設置數據的處理流程,軟件的應用次序。通過手工處理方式和電算化處理方式比較,使學生認識到電算化的優點。學生的具體操作要理論聯系實際,結合模擬資料的具體情況,要勤于思考,敢于動手,有自己的獨創性,在每一步實際操作中要思索計算機完成了哪些手工操作,計算機內部都作了哪些工作,真正理解電算化處理的全過程。
3.相關信息資源提供
當前,隨著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的不斷發展,商品化財務軟件種類不斷增加,教師應提供多種教學軟件資料,增強學生對各種財務軟件的選用能力。
4.學生之間的協作
首先對學生進行分組,每個小組由5~7人組成,建立起模擬的財務部。然后對每個小組的內部人員進行分工、明確各自的崗位職責,讓學生根據模擬資料建立各自的財務系統。例如某組有6個人,那么他們可以建立6套賬,每人一套。每套賬設6個操作員:主管、制單、出納、審核、記賬、專項賬管理。相互組織在不同的賬套中擔當不同的角色,相互交流經驗,培養協作能力。同時,可以相互核對,及時發現和糾正錯誤。
5.及時進行教學效果評價
(1)對學生平時操作結果進行檢查,包括:①手工賬的操作:賬簿、憑證、報表、裝訂、實驗報告等;②電算化賬的操作:初始化設置的正確性、科學性。業務數據處理、制單、記賬、結賬到打印輸出,還有同學之間的協作關系,每一項內容都進行檢查,這部分占整個考評的50%。(2)對學生的電算化會計軟件操作進行綜合評價。這一考評工作是在整個實踐臨近結束前進行的,由教師給定一套賬,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完成所有操作任務,這主要考查學生對電算化會計處理的掌握是否全面,檢查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占50%。
總之,為了培養應用型的人才,教師應該優化會計電算化教學,這樣才能培養出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際操作能力的應用型人才,以滿足社會的需要,推動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彭勇. 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其優化建議[J]. 經濟研究導刊,2010,(19).
[2] 舒照蓉. 新時期中職學校會計電算化教學的策略[J]. 現代經濟信息,2014,(2).
(作者單位:浙江省天臺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