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俊貞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科技的不斷發展,現如今,綠色建筑已成為建筑的一大發展趨勢。同時,生活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大大提高了人們對綠色建筑設計的關注度。綠色建筑的概念、意義、設計方法等都是以節能環保建筑為中心開展的。綠色建筑在其全生命周期內,可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淺議了綠色建筑的設計方法。
關鍵詞:綠色建筑;建筑材料;設計理念;設計原則
中圖分類號:TU201.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15.032
文章編號:2095-6835(2015)15-0032-02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已經成為當下、未來的建筑趨勢,是建筑行業發展的又一項重要任務。建筑設計是綠色建筑發展的重要環節之一,需要相關技術、設計人員的不斷努力,在最大限度降低對自然環境破壞同時,營造良好的居住環境。綠色建筑學是在“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觀指導下興起的一門新學科,其主要是為實現建筑工程的綠色規劃服務,包括綠色建筑方案規劃、綠色建筑材料選擇和綠色建筑方法使用等,其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顯示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1 綠色建筑的設計要點
1.1 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
綠色建筑在建設的過程中秉承“綠色環?!钡暮诵睦砟?,因此,在綠色建筑的選址和布局過程中,要遵循以下理念:①在建筑環境的選擇上,要選擇“天然無公害”的綠色環境,杜絕任何人為或自然污染現象;②在建筑位置的選擇上,要盡量靠近現有交通運輸線路,沿線發展,以提高公共基礎設施的利用率;③在土地資源的利用上,要合理布局綠色建筑的密集程度,在保證綠色建筑正常功能的使用下,減少土地資源的浪費;④在循環利用上,要采取合理的廢物改造手段,充分發揮廢棄建筑的再利用價值;⑤在環境的規劃上,要充分進行建筑綠地的修建,改善城市微氣候;⑥在項目前期策劃和可行性分析階段,應充分考慮綠色設計的要求,合理選擇基地的地理位置;⑦在建設基地的選擇上,綜合考慮基地周圍環境條件和特征;⑧在建筑容積和能耗控制上,要合理規劃建筑密度和道路交通組織;⑨在日照條件利用上,充分考慮建筑所在地風向的常年主導方向,避開冬季主導風向對建筑日照利用造成的不利影響;⑩在自然資源利用上,充分考慮自然光照和熱能資源對建筑的影響,最大限度地利用冬季日照取暖;?在平面功能合理分區,使功能相近用房相對集中,以便利用設備系統分區控制,合理安排建筑進深和各主要功能用房,組織利用自然通風。
1.2 綠色建筑的設計原則
綠色建筑的設計原則有以下3點:①因地制宜的原則。即保證綠色建筑的方案和施工符合當地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的特點。②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原則。即在綠色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合理控制各項原材料的使用度,并將施工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③滿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原則。即所建設的綠色建筑擁有其他建筑的一切功能和活動空間。
2 綠色建筑案例分析
2.1 北京奧運村
2008年建設的北京奧運村是綠色建筑最典型的代表,其均體現了環保節能生態技術的應用,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一體化太陽能熱水系統,具有儲熱、換熱和提供生活熱水等功能,不僅滿足了奧運期間運動員對熱水的需求,還發揮了其后續價值功能,滿足居民對生活熱水的需求。北京奧運村在水清潔處理和加熱的過程中,引入了清河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通過“再生水源熱泵系統”進行水源的再次處理加工。在水循環利用的過程中,建設了水處理花房,利用植物、微生物食物鏈處理生活污水。
2.2 廣東科學中心
廣東科學中心也屬于綠色建筑設計的典范。在設計過程中,綜合考慮了廣州的氣溫、降雨量和光照強度等各方面因素,并將其充分與建筑功能、造型結合在了一起,保證了建筑具有一定的使用性功能,比如遮陽型玻璃的遮陽功能等;符合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比如太陽能風帆充分利用了自然資源。
在其供水設施的設計中,主要利用分質供水、合理排水、節水起器具和中水利用等較為先進的凈水、節水技術,不僅保障了建筑內的正常用水,又響應了節約用水的號召;在建筑采光設計上,將自然采光與設施采光合理地結合在了一起,節約了建筑原材料。
2.3 世博會場館
世博會館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幅詩情畫意的綠色畫卷,處處體現著21世紀的建筑新思潮——節能、環保、綠色、和諧,成為了綠色建筑設計的典范。其中,中國館展現了我國極具魅力的古典美,且結合了許多環保新技術,既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也是一部綠色“環境宣言”。
中國館在造型設計上采用層疊建筑設計結構,上凸下凹,形成了上層對下層的自然遮陽,且在其屋頂、外墻上均裝有太陽能電池板,可充分利用光照資源;中國館中地區館的建筑屋頂運用生態農業景觀燈技術,可有效實現隔熱效果;國外館的綠色環保材料降低了其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減輕了資源浪費的程度。
3 結束語
要實現人與自然、建筑與環境共生的綠色建筑,就要對傳統建筑理念進行反思。綠色建筑的實施需要將生態理念整合、融匯到建筑創作中,從而在實踐中適應不同的環境,克服生態危機,創造出真正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建筑。
參考文獻
[1]田慧峰,阮建清,張歡.保障性住房綠色建筑設計方法探討實踐[J].智能建筑與城市信息,2013(04).
[2]劉凱英,田慧峰.基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綠色建筑設計流程優化[J].施工技術,2014(04).
[3]劉銳,易騫,竇建奇.黃浦江畔綠色辦公地標——東方海港國際大廈設計探析[J].新建筑,2014(04).
[4]戴志中,楊宇振.準綠色建筑觀及設計實踐——中學建筑設計案例研究[J].重慶建筑,2012(01).
[5]倪佳.公共綠色建筑設計與運用探索[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5).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