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閣
【摘 要】針對熱點話題—有效教學,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探討了師生關系、課堂氣氛、教學方式等因素與課堂有效教學之間的關系,與高中生物階段的各位同仁分享,以期能夠共同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有效教學;課堂氣氛;教學方式;多媒體;教育心理
有效教學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熱點問題,筆者若干年的教學實踐,就如何實現有效教學,提出個人的幾點淺見: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
新課標要求生物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都要緊跟時代步伐。教師要把學生視為與自己平等的對象來看待,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和思想,真心實意的關注和關愛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揣摩和理解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心理上的自由和安全,感受到朋友般的溫暖和關懷,進而“信其師,親其道,樂其學”。
課堂氣氛是教學過程中師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種心理環境,課堂氣氛好壞直接影響著課堂上師生的思想和行為、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個性的發展。積極、民主、和諧、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能使課堂教學活動有條不紊,符合學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點;它能使師生、學生之間關系和諧、融洽;能使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教學過程,并自覺而踴躍地配合教師去完成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經常通過愉悅的笑容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通過幽默詼諧又具有個人特色的語言等方式調節課堂氣氛,使課堂教學既具有知識性,又兼具趣味性,使學生在沒有心理壓力的環境中,與教師進行有效的對話與交流,輕松愉快地理解掌握所學知識,課堂效果明顯優于教師“自編自演的獨角戲”。
二、善用啟發式和探究式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思維
在教學方法上,筆者一直推崇探究式教學和啟發式教學。探究式教學是指“學生用以獲取知識,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掌握科學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包括觀察、測量、制作、提出假設、試驗、模型建構和交流等”。生物學本身就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新課程標準也倡導探究性學習,強調要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合作與交流等,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探究能力和創造能力,探究式教學和啟發式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發師生、生生之間的思維交鋒,撞擊出智慧的火花,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積極思考,多角度探索,發散思維。學生可順利消化所學知識,有效實現課堂內容的內化,同時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活學活用。
三、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以解疑,學以致用
作為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規律的科學,生物學自誕生之日起便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教師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不斷的用心積累,形成深厚的積淀,才能在課堂上做到信手拈來,生動演繹,使學生產生“啊,原來是這樣!”的頓悟,從而降低理解記憶的門檻,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如在講植物激素乙烯的時候,可以引入生活中現象:為什么從超市買回的硬邦邦的獼猴桃,想快點吃的話要和熟香蕉放在一起?講免疫的時候引入為什么有的人吃了生芒果嘴巴會腫的像香腸;講遺傳的時候引入生男生女問題、單雙眼皮和割雙眼皮問題;甚至可以引入科幻影視片,如將溫室效應和《未來水世界》、基因工程和《侏羅紀世界》等聯系起來。常言道:實踐出真知。將生活中蘊含生物知識和原理的現象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使課堂教學生活化,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讓學生體驗生物的神奇,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
四、重視多媒體的應用
高中生物的學習內容中,很多生命現象和生理過程是作為抽象概念來敘述的,且不少內容是分子生物學的知識,盡管教材中配備了不少插圖,學生學習起來仍會感到枯燥,缺乏整體性與系統性。使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將抽象內容直觀化,使之形象化、具體化,既有利于突破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又可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講人教版必修2基因的表達時,這些微觀世界里的復雜變化,靠傳統的教學手段很難讓學生理解掌握,借助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學生直觀、形象地觀察微觀世界的運動變化,從而對該生理過程及本質一目了然。在教學實踐中,筆者一直推崇通過多媒體演示flash動畫,將課本中相關生理過程的文字敘述直觀化、具體化、形象化,既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又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筆者在選修1血紅蛋白的提取與分離中,曾嘗試自己設計動畫效果來講解電泳和凝膠色譜法的原理,學生對相應問題的理解比較透徹,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個人認為,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更符合學生對客觀事物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
五、重視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在教學中的應用
教育心理學認為人的認知具有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兩個階段,高中階段的學生在認知方面,雖然是理性認識在不斷增強,但感性認識仍占主導地位,教師的教學實踐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比喻、擬人、模型、模擬活動、多媒體動畫等多種途徑將知識直觀化、形象化,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20世紀末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賽里格曼提出的積極心理學對教育實踐的深刻啟示是:教育實踐要積極構建一個適宜的環境,努力挖掘每個人身上積極的個人特質。心理學上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說明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力,但是能不能成功,取決于周圍的人能不能像對待成功人士那樣愛他、期望他、教育他。這些心理學和教育學理論是課堂教學實踐中賞識教育的理論基礎,教師要用欣賞的目光看待學生,多看學生的閃光面,包容學生的不足,為其提供合適的學習任務,及時肯定和表揚學生的進步,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習的信心。
六、塑造個人魅力,形成自身特色的教學風格
人格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周圍人的行為,在課堂教學中,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師,能夠起到良好的身傳效果,引導學生的課堂表現。大學期間曾參與一項關于學生心目中理想的教師的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學生心中理想的教師最應具備的特點中排在前三位的是:知識淵博、富有激情和幽默。這同樣適用于中學教師:激情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教師面帶微笑、精神抖擻的走入課堂,無形之中就會向學生傳遞一種正能量,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幽默型教學風格的教師講課生動形象,機智詼諧,善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擦出學生智慧的火花?!敖處熞o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教師的幽默離不開淵博的知識,教師博文廣識,才能在教學中左右逢源,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從語言和行動上都想模仿,從而對學生產生積極而深刻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姜彥新,席國強,梅險.活躍課堂氣氛優化教學效果[J],黑龍江教育,2008年第7、8 期,123-124
[2]蔡榕.扎根生活,讓生物教學更生動[J],考試周刊,2011年第90期,190
[3]施晨芳.多媒體技術讓生物課堂更精彩[J],科學教育,2013年第1期,32
[4]李銀蝶、陳志偉.高中生物課堂的多樣化教學[J],中學生物學,2011年第27卷第10期,5-7
[5]楚昕穎.淺談心理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J],教育教學論壇,2014年3月第1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