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再海
【摘 要】物理教學中,知識的傳授固然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思維習慣和思維能力的培養,更是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線。在課堂上,老師的作用應主要是營造一個良好的物理氛圍,引導學生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思維是人們認識事物過程的高級階段,是人的大腦對事物的本質和事物之間規律性關系的理性反映。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各種能力發展與提高的核心問題。物理學科的豐富內容,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有利于培養他們對事物的本質認識。要學好物理學科,自始至終都存在著積極的思維活動。因此,思維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學習和未來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物理教學;激活;思維能力
物理教學中,知識的傳授固然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思維習慣和思維能力的培養,更是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線。在課堂上,老師的作用應主要是營造一個良好的物理氛圍,引導學生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那么,在物理教學過程如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呢?
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提問引導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課應以學生為主導,是全班每個學生人人參與的一臺戲。如何讓這臺戲演的順利、高效、精彩,作為這臺戲的參與者兼總導演的教師的成功策劃至關重要。教師課前須將教學內容細化,可將內容轉化成一個個具有啟發性、環環相扣的實驗問題,課堂上充滿懸念的引導問題,不僅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并參與討論,進而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例:牛頓第一定律的課堂提問設計。
在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后,向學生提問:
師問:怎樣使運動的自行車繼續前進?……學生答:需要用力
師問:物體做各種運動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答:施加了力
師問:亞里斯多德的說法正確嗎?……學生答:正確
師問:觀察斜面小車的實驗后,得到什么結論?……學生答:小車在毛巾表面上前進距離最短,在棉布的表面上前進距離較短,在光滑的木板上前時距離最長。
師問:小車為什么在毛巾表面上前進距離最短,而在光滑木板上前進距離最長?……學生答:毛巾表面粗糙,阻力大;木板表面光滑,阻力小
師問:木板表面改成光滑玻璃表面,小車受到的阻礙力更小,小車將怎么樣動動?……學生答:小車前進距離更長
師問:停下來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答:受到阻力
師問:假定小車在比光滑的玻璃面更光滑的物體表面運動,沒有阻力,小車將怎么運動? ……學生答:小車將不會停下,永遠前進
師問:小車處于什么運動狀態? ……學生答:勻速直線運動
師問:小車運動需要力嗎? ……學生答:小車運動不需要力
至此,學生在10個環環相扣的問題的引導下澄清了誤解,并建立了慣性定律的基本意識,整堂課學生思維高度活躍,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中教師要善于促成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習慣
一個人的思維能力應包括思維敏銳性,思維的深刻性與思維的周密性。如何提高學生的思維的敏銳性?教師要善于從教學的節奏上進行變化,從以往的緩慢的節奏變成需要的快節奏,從而使學生的思維高度集中、活躍,鍛煉敏銳感知能力。當然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注意力不可能自始至終高度集中,這就要講究“變”,在變中求教學質量。在安排教學環節時要做到張弛有度,不斷變換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思維始終高度集中與活躍。在求“快”的同時,采用多種手段教學,讓學生大腦皮層的學生興奮點不斷轉移,既鍛煉思維的靈活反應能力,又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過去上復習課時,按照原來的節奏,復習時讀讀課文穿穿線,做做練習,一節課也就過去了?,F在提升節奏了,增加了復習的內容,其中增加了測試和總結環節,學生一下子就緊張了,不得不提高精力,快速思考,認真對待,否則思維不快就跟不上了。思維的深刻性是指通過表面現象認識事物本質及相互聯系,只有由表及里地認識事物,才可以說是真正地認識了該事物。學生思維深刻性的培養,需要老師的引導深入。我們知道,物理現象紛繁復雜,有的形式相近卻起因不同,而有的粗看相差甚遠,本質卻一樣。善于從眾多的物理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本身就是一種思維上的良好的品質。
例如:講《焦耳定律》時,先出示以下事例:
①接入電路,燈泡熱發光,而導線并不熱。
②與大功率電爐相連的導線顯著發熱,而與電燈相
連的導線并不覺得熱。
學生討論后形成問題:
①電流產生的熱量跟哪些因素有關?
②電流產生的熱量跟電流、電阻有關嗎?
③電流產生的熱量除跟電流、電阻可能有關外,還跟什么有關呢?
④分析比較法的關鍵在于老師準備好合適的素材,便于學生通過分析比較得到有價值的問題,從而使學生思維得到良好的鍛煉。
三、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邏輯推理
邏輯推理本身就是思維活動的一種方式,該方式具有懸念性強、過程嚴密等特點。課堂上適當得多做這方面思維嘗試,對激活學生思維,提高興趣是大有益處的。
教材《磁場對電流的作用》是通過實驗最后得出結果的,在此,我們先通過邏輯推理得出結果,再通過實驗加以驗證。
教師問:磁體間是通過什么產生作用的?……學生答:通過磁場。
教師再問:未通電導線跟磁場有力的作用嗎?
學生思考:未通電導線周圍沒有磁場,所以磁場對其沒有力的作用,教師通過實驗驗證。至此,學生思維逐漸明晰: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他跟磁體應有力的作用。并同時形成問題:
①通電導體受力方向決定什么?
②通電導體受力大小跟什么有關呢?
教師通過演示實驗即可圓滿解決問題。
這樣,不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活躍的興奮狀態,最終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四、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提問,以此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延伸,提出有創造力的問題來
一堂課質量的高低,學生思維的活躍程度是衡量這堂課質量優劣的根本尺度。提問有兩個層次,一是鼓勵學生提問;二是老師喜歡提問。鼓勵學生提問的好處是,時時抓住他們的注意力,不讓他們走神。讓他們感覺你講的都是他們想知道的,他就會在內在認知結構上保持一種積極思考和接納的狀態。第二個層次是老師提問。老師提問的美妙之處在于你會讓學生感覺到,知識是順著討論的節奏被他發現的,這時他的自豪感、自信心和思維活力就會充分激發出來。在這種狀態下,他的聯想、推理、潛知識全部被喚醒,學習狀態和知識結構的改變同步進行,達到這種狀態,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老師提問的要點在于把控問題方向,瞬間捕捉學生認知狀態的變化,以靈活的方式提出問題。那感覺應當是“水到渠成”,或“行云流水”。
五、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
思維能力的訓練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教育活動。對它的作用不可輕估。人的天生對思維能力具有影響力,但后天的教育與訓練對思維能力的影響更大、更深。許多研究成果表明,后天環境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個新人。思維能力的訓練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只要能實際訓練中把握住思維品質,進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順利地卓有成效地堅持下去。思維并非神秘之物,盡管看不見,摸不著,來無影,去無蹤,但它卻是實實在在,有特點、有品質的普遍心理現象。①推陳出新訓練法。當看到、聽到或者接觸到一件事情、一種事物時,應當盡可能賦予它們的新的本質,擺脫舊有方法束縛,運用新觀點、新方法、新結論,反映出獨創性,按照這個思路對學生進行思維方法訓練,往往能收到推陳出新的結果。②聚合抽象訓練法。把所有感知到的對象依據一定的標準“聚合”起來,顯示出它們的共性和本質,這能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動。這個訓練方法首先要對感知材料形成總體輪廓認識,從感覺上發現十分突出的特點;其次要從感覺到共同問題中肢解分析,形成若干分析群,進而抽象出本質特征;再次,要對抽象出來的事物本質進行概括性描述,最后形成具有指導意義的理性成果。③循序漸進訓練法。這個訓練法對學生的思維很有裨益,能增強領導者的分析思維能力和預見能力,能夠保證領導者事先對某個設想進行嚴密的思考,在思維上借助于邏輯推理的形式,把結果推導出來。④生疑提問訓練法。此訓練法是對事物或過去一直被人認為是正確的東西或某種固定的思考模式敢于并且善于或提出新觀點和新建議,并能運用各種證據,證明新結論的正確性。這也標志著一個學生創新能力的高低。訓練方法是:首先,每當觀察到一件事物或現象時,無論是初次還是多次接觸,都要問“為什么”,并且養成習慣;其次,每當遇到工作中的問題時,盡可能地尋求自身運動的規律,或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變換觀察同一問題,以免被知覺假象所迷惑。⑤集思廣益訓練法。此訓練法是一個組織起來的團體中,借助思維大家彼此交流,集中眾多人的集體智慧,廣泛吸收有益意見,從而達到思維能力的提高。此法有利于研究成果的形成,還具有潛在的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的作用。因為,當一些富個性的學生聚集在一起,由于各人的起點、觀察問題角度不同,研究方式、分析問題的水平的不同,產生種種不同觀點和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比較、對照、切磋,這之間就會有意無意地學習到對方思考問題的方法,從而使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到潛移默化的改進。
參考文獻:
[1]張寶臣.高等師范教育改革與中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
[2]唐黎明.淺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