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翠蓮
【摘 要】在初中語文課程中,詩歌占據著語文教學的一部分,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但由于詩歌時代已經過去,許多學生對這一部分的興趣不大,教師運用的教學方法也較為枯燥,導致詩歌教學成效不高的情況十分普遍。筆者根據自身多年教學經驗,通過分析詩歌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提高詩歌教學效率的建議。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詩歌教學
一、詩歌與詩歌教育
詩歌是最早產生的一種文學體裁,是按照一定的聲調和韻律要求,運用簡單凝練的語言表達自身思想與社會現實的一種文學。詩歌的基本類型有兩種,即抒情詩和敘事詩。詩教,即以詩為教,是孔子在兩千多年前提出來的,早期的詩歌的主要功能就是作為教材,運用多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向人們灌輸倫理道德觀念,控制人們的思想,鞏固自身的統治。如今詩歌的教學就是為了將詩歌中暗含的教育精神,傳遞給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修養。詩歌作品通過對具體事物藝術化來揭示實際生活的本質,幫助人們了解生活,讀者閱讀詩歌后,往往能獲得思想、審美、情操等方面的教育。生活影響著詩人的詩歌創作,詩歌作品能使閱讀者獲得啟發,從而調整好自己對于生活的態度。
二、詩歌教學存在的問題
當今,語文詩歌教學是語文教學的薄弱環節,由于教師的不重視和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我國詩歌教學存在著許多問題。
(一)價值取向偏差
當今時代下,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詩歌教學出現了嚴重的價值偏差,過分地注重語文的工具性和實用性,卻忽略了詩歌的審美與內涵。對于詩歌的教學,只是從字詞句、篇章結構、寫作意圖和中心思想等方面分析,卻將詩歌中飽滿的情感拋之腦后,導致詩歌教學只是拆分后的部分教學,缺乏對詩歌整體性的把握,忽略了部分與整體的有機統一。詩歌鑒賞教學是一項富有創造性的情智活動,卻被教育格式化與標準化。
(二)詩歌素養缺乏
在語文詩歌教學中,一些語文教師缺乏對詩歌作品的正確認識,他們的觀點大多是跟不上時代的,基本停留在若干年前詩歌知識的認知層面上,而時代是不斷向前發展的,詩歌理論也有了新的元素的注入,以前只注重詩歌內容而輕藝術技巧分析的教學觀念已經不適合當今的詩歌教學。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教師對詩歌的閱讀和寫作不重視,導致其詩歌理解能力下降,在備課中往往不能準確把握詩歌的內容,這也是導致了學生詩歌學習效果低下的原因。
(三)厚古薄今傾向
教材編寫者在詩歌的選擇上存在著厚古薄今的傾向,又加之當今社會環境下出現的新詩,缺乏深厚的內涵,學生對新詩提不起學習的興趣,這些人為的偏向,不僅影響了詩歌教學,還對學生全面語文素質提高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在現在的詩歌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詩歌理論研究和探索,尋找詩歌的教學規律,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改變詩歌教學的現狀,提高我國詩歌教學的效率。
三、語文詩歌教學的策略
(一)激發詩歌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進行詩歌學習的動力,因此,在詩歌教學中,教師要利用一切方法激發學生對詩歌學習的興趣。首先,教師可以利用詩歌韻律性強的特點,開展“課前讀一讀”的活動,讓學生在瑯瑯上口的詩歌誦讀上潛移默化的喜歡上詩歌。其次,教師要充分利用詩歌中的情感感染力,創設問題情境。例如在教學《送杜少府之蜀州》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離別的場景,選擇學生分別扮演杜少府和送別的人,通過實際場景中切身的體會,讓學生對詩歌內涵有更為深刻的了解。最后,教師要善于利用詩歌中的審美元素,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例如在學習《江南春》這一首詩歌時,可以調動學生的動手能力,開展一個“畫出你心目中的江南春景”的繪畫活動,通過這樣有趣的活動,調動學生詩歌學習的興趣,此外,還可以建立詩歌興趣小組,舉辦詩歌講座,從而激起學生詩歌學習的興趣。
(二)改革詩歌課堂教學
課堂是學生學習詩歌的主要場所,但在具體語文課堂中,詩歌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法單一等使學生對詩歌學習產生抵觸情緒。所以,提高詩歌教學質量,要從改革課堂教學入手。
1.內容整合
詩歌教學內容具有靈活性與廣泛性。詩歌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只要他們符合學生的需求,都可以運用到教學當中。教師在詩歌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正確的選擇適合學生的詩歌教材作為學習內容,并指導學生有創造性地使用課內外詩歌教材。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所處地方的特征,對教材內容進行必要的刪減。從而是使教材內容更加符合當地的實際與學生的實際要求,從而提高學生詩歌閱讀的能力。
2.誦讀指導
在詩歌教學中,誦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一般的詩歌誦讀方法,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其次,教師要進行正確的示范朗讀,才能引導學生正確的閱讀詩歌,從而體會詩歌所蘊含的藝術美和音樂美,使學生受到詩意美與音樂美的熏陶。最后,教師可以運用各種符號,指導學生標注出詩歌中該運用的誦讀方法。使學生能夠準確把握詩歌誦讀的節奏,使得誦讀展現出韻律美。此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經典詩歌誦讀的音頻材料,以供學生進行模仿,從而規范自己的誦讀。當學生的基礎誦讀能力得到完善時,教師可以組織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進一步發展自己的誦讀能力。
(三)注重課外拓展閱讀
課堂內外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兩個方面,雖然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一部分,但我們也不能忽視課外的教學。在詩歌教學中,拓展詩歌的課外閱讀是學好詩歌的方法之一。對于教師來說,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詩歌的閱讀,提供給學生課外詩歌閱讀的渠道。大量的課外詩歌閱讀,才能積攢更多的詩歌知識,鞏固學生課內學習到的詩歌知識,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走出課堂的詩歌閱讀,還能拓展學生的詩歌視野,豐富學生的詩歌修養。但由于詩歌市場讀物的良莠不齊,造成學生選擇困難,這就需要教師進行一定課外詩歌作品指導幫助學生選擇有內涵的詩歌作品,提高學生的詩歌閱讀和鑒賞水平。
四、結語
詩歌教學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搞好詩歌教學,需要教師的不懈努力。教師要提高自身的詩歌修養,從而提高詩歌教學的質量,還要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詩歌的興趣,激起學生學習詩歌的積極主動性,從而提高詩歌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浩然.淺談中學語文詩歌教學的審美回歸[D].江西師范大學.2014(06)
[2]徐麗婷.初中語文詩歌教學課型的選擇及應用探討[J].才智.2015(03)
[3]白云飛.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語文詩歌教學探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