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張博
摘 要 隨著當前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高職院校教學模式的改革成為高職教育改革的熱點。文章著重以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為例,針對高職教學中“教學做一體化”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基于行業標準的高職“教學做訓評”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并詳細闡述了該模式的前提保障條件和具體實施流程。
關鍵詞 行業標準 高職教育 教學模式 教學做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7.014
Vocational College "Do comment teaching training"Integrated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Industry Standards
——Tak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Curriculum as an example
LI Yi, ZHANG Bo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 Beijing 102628)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the current education reform Teaching Model in Vocational School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ot spots. Article focuses on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for example, for quality teaching, "Teaching, integration" model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proposed a "to do teaching and training assessment"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industry standards, and elaborates the pattern premise security conditions and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Key words industry standa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integration
高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是一種基于工作過程,以任務為驅動、以情境為依托的教學模式,主張設定教學情境,在任務的驅動下,在做中學,學中做。由于“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與高職教育理念的高度契合,在高職院校中,該模式目前受到大力提倡,但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及所開展的多次調研,發現該模式并非完美無缺,有些問題亟待解決和完善。
1 “教學做一體化”模式的現實問題
(1)流于表面形式的改變,缺乏行業標準指導。當前大多高職教師是從“校門”到“校門”的高校畢業生,一般沒有對應行業項目的實戰經驗,加之學校實訓環境條件等方面的限制,高職的“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往往僅停留于表面形式化的改變,強調了師生的互動,而忽略了行業標準的引導。
具體體現為:教師所設計的項目任務遠離生產工作實際,甚至根據滯后的書本理論,憑空編撰而出,如,幀中繼技術在實際組網中已很少使用,而有些教師仍一再設計此類的組網任務要求學生練習;另外,在課堂上學生的操作不符合行業標準及崗位規范時,并不能得到及時糾正,如學生組網固定線纜時,將線纜隨意捆扎在一起了事,而教師并也并未按照行業標準中的強弱電分離的要求提醒學生。
(2)忽視“訓”“評”環節,難以培養高素質人才。“教學做一體化”模式實施時,易將教學重點放在使學生由“不會做”到“會做”的過程上,但很難達到“做得好”、“做得標準”的水平,忽略了過程化考核中的“訓”和“評”。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這便要求學生不但能在教師的示范下達到“會做”,還應知曉自己的作品及表現相比崗位規范存在哪些不足,并能依據實際需求的變化,靈活快速地按照行業標準“做好”,解決實際問題。顯然,欲達到上述目標,“訓”和“評”的環節必不可少,并應給予相當的重視。
2 高職“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的前提保障
為克服高職“教學做一體化”模式的缺陷,本文嘗試提出基于行業標準的“教學做訓評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但要保證此項教改實踐的順利實施,需提前夯實以下工作:
2.1 行業標準的遴選
本文所指“行業標準”是一個廣義概念,指包括在相關行業所遵循的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規范、職業標準的總稱。行業標準明確了行業生產一線專業崗位的設置、職責任務、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評價方式,它是由各行業獨立發布的一個技術規范。
一個行業,往往涉及多項標準,有些標準還有相互沖突的現象,如網絡行業的標準數百項,不同公司使用的標準并不一定兼容。有鑒于此,高職院校可牽頭組織行業專家、企業的技術骨干、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根據本校、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確定培養目標工作崗位要求的等級,根據工作崗位的責任大小、活動范圍寬窄以及難易程度,對行業標準進行科學的遴選,選用主流標準,擯棄已近過時的標準,引入新標準、新規范,確定課程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的類型和等級。
2.2 雙師隊伍的培養
由于行業標準來源于產業一線,與生產實踐緊密相連,所以高職教師不僅需要有廣泛扎實的理論知識、過硬的專業技能,還應具有豐富的企業實踐經驗,能科學地分析并引入行業標準到教學過程。就教師個人而言,高職教師應樹立將“行業標準”當作研究對象的意識,盡可能熟悉或掌握與行業標準密切相關的語言、知識或技能,持有更貼近企業的觀點和態度,保證高職教改的正確性和準確性,縮小課程教學與企業需要的偏差。就高職院校而言,應將教師赴企業實踐作為一種制度確定下來,明確教師赴企業實踐的要求,定期組織教師采取“掛職鍛煉、技術研發、課題合作、員工培訓、學生實習指導、就業基地維護”等多種實踐形式融入到企業的生產中,提高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總之,“雙師教師”不是簡單的考取有教師證和行業職業資格證書的“雙證教師”,而應是真正具備“雙師素質”的教師。
2.3 課程教材的選編
教材是課堂的知識載體和教學的基本工具。高職教材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職業取向,與企業合作開發,甚至可直接選用知名企業的內部培訓教材。例如,我學院網絡專業便選取網絡行業知名品牌H3C的網絡學院系列教材替換了《計算機網絡基礎》《互聯設備與技術》《高級交換路由技術》等課程的原有教材,從實踐效果上看,該教材能更好地適應學生職業要求和職業成長,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更貼近職業資格標準和專業教學標準。
2.4 實訓環境的建設
高職教育的“職業性”特征決定其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必須大力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相應實訓環節的建設便顯得至關重要。實訓環境包含教學場所面積、演示設備、實訓設施、仿真軟件、實訓室管理系統、校外實訓基地等條件。
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實訓環境條件應盡量滿足教師演示方便、數量足夠學生人人參與,貼近真實工作場景的要求。在實訓室施工和購置時,除了要保證技術先進、經濟合理、滿足需求外,還應注意設備的后期擴展及軟件的升級需求,切實保證設備的先進性和實用性。
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可考慮采用“仿真+實體”的方式,即通過購買、自主開發或與企業合作開發的方式配置仿照產業現場的虛擬實訓系統,后期輔以在真實設備上的實訓,也可對實訓設備進行精化和集中,按照行業企業的管理標準管理實訓室,對學生開放實訓室,便于學生分時段、分組進行課外實踐。
3 基于行業標準的“教學做訓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程序
本文提出的基于行業標準的“教學做訓評一體化”教學模式是在“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密切結合高職學生畢業對應的行業標準和崗位規范,突出強調高職教學中的“訓”、“評”的環節,以職業技能訓練為核心,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教學和實操相結合,訓練和評價互相促進而構建起的教學模式。具體實施程序如下:
3.1 創設情境
情境任務的設置是教學過程導入的首要一步。好的情境任務能夠反映實際工作要求,很好地營造出逼真的職場氛圍。例如,我院網絡專業在課程“互聯設備及互聯技術”中,在展示某公司網絡拓撲圖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實際任務需求:“該公司由于業務的拓展,員工的數量大幅度地增長,導致現有的網絡中員工訪問內部服務器的速度下降,影響了正常的辦公,要求以最少的投入對現有的網絡進行改造,提升網絡的性能”。學生接受到這樣的項目任務,立刻感覺自己就是在處理真實工作任務,學習的積極性被有效調動,在不知不覺中向職業人轉變。
3.2 提供資料
在提出項目任務后,教師應根據實訓條件提供給學生相應的文檔資料和設備,并對涉及的技術標準進行適當的講解,對其中的難點部分可現場演示,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標準的內涵。
對于課堂中常用的、但易耗損的小物件,如網絡專業配置網絡設備用的Console線、USB-COM轉換器,教師可考慮將之分發給學生,期末再收回的方法,這樣既可鼓勵學生課下積極實踐,提高配置技巧和速度,又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愛護生產資料的習慣。
3.3 探求方案
學生在拿到軟、硬件資料后,便以小組為單位,進一步明確任務目標,分工合作,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經過團隊討論和教師的適當點撥,盡最大限度地自主解決問題。教師在此過程中應鼓勵學生積極開展探索活動,自行查閱相關技術文檔,嘗試不同的解決方案,歸納梳理完成任務的最佳方法和步驟,通過實踐,驗證自己的解決方案的正確性和效果。
3.4 訓練提高
在學生基本完成前面的項目任務后,教師應進一步提高難度,追加布置提高性的實訓任務要求,或要求學生通過實踐解答一些引申性的問題,并加以一定時間限制,促使學生舉一反三,邊做邊思考,通過再次的實踐操作,深入理解技術標準的本質內涵及適用的不同場合。在前面環節中,教師的角色若是引領學生入門的“導師”的話,則在此環節中,教師的作用則更像“教練”,想法設法督促學生達到不僅“會做”,還能“做好”的水平。
3.5 總結評價
本模式的課程評價是現場的“階段評價”和期末的“終結評價”兩部分的綜合。
階段評價是在平時教學現場的自我評價、同學評價和教師評價的綜合。具體做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輪流展示并講解本組的技術解決方案,其他組則可對之提出疑問,對照行業標準,指出該組的不足之處,并給該組打分,最后,教師對各組學生的展示作品進行點評總結并打分。
終結評價是在期末對學生進行的理論和技能的考核。理論考核是從理論試題庫中抽取題目統一組織考試。技能考核從實訓任務庫中抽取某個任務,根據實訓要求和行業標準和規范對學生的操作進行評價。若有條件,課程的終(下轉第51頁)(上接第29頁)結評價還可直接與行業資格認證掛鉤,如我專業的互聯設備與互聯技術課程的終結評價與“H3C網絡工程師”資格認證直接對接,學生的認證成績可直接作為課程的總評分數,使得該課程的評價更貼合行業標準,更具權威性。
上述五個程序應遵循“做中教,做中學,做中訓、做中評”的原則,“做”是“一體化”的基礎,“教”“學”互融,“訓”“評”共促,所有程序都應嚴格以行業標準為準繩,以求真正有效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綜合素養。
4 小結
筆者所在專業團隊經過多年實踐,上述模式已初現成效。近五年間,本專業學生考取對應行業職業資格認證累計300余人次,優秀率達78%;在各類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得國家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省部級二等獎5項、三等獎3項。
本模式的提出旨在克服原先“教學做一體化”模式在高職教學中因各種主、客觀原因而導致的“教學實踐脫離行業現實”的弊端,將行業標準及崗位規范有機地融入教學實踐,強調“訓練”、“評估”環節,是對陶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思想在高職教育方面的探討和嘗試。
基金項目: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基于行業標準的高職“教學做訓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課題編號:DEB14144)
參考文獻
[1] 唐振華.基于職業標準的高職課程改革策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
[2] 白景永.基于行業標準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內容體系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0(35):25-27.
[3] 崔巖.基于行業標準的高職特色專業建設研究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1(20):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