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杰
摘要:在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法即將學生看成教學中的主體,并且正視每個學生的個體性差異,將這種差異體現在教學中,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運用有其必要性,將學生進行分層次地教學,能有的放矢地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具體的語文教學規劃,將分層教學實踐于不同的學生主體上。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初中語文教學;運用
一、對學生進行分層,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
教學要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就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然而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各不相同,客觀存在的差異性,區別對待和進行教學,以便促使每個學生得到最優發展;實行多種教學并存,教師在教學模式下根據對課堂知識學生的掌握程度實施分層教學,從而促進學生的進步,有效地提高了語文的教學質量。
在教學當中,離開了學生,教學也就沒有針對性。只有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位置上,對學生的各方面情況進行了解才能針對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進行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教學。現在的中學語文教學仍以大班教育為主,因此教師通常沒有精力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細致的了解,但這并不意味著不能因材施教,將學生的差異性體現在教學中。因為教師可以對整體的學生情況進行大體上的了解,將學生分層。例如,在教師接手一個新班級時,由于不熟悉,教師不能在第一時間對學生進行分層,但教師可以咨詢學生以前的科任教師,了解學生過去的學習情況或直接找一些學生進行交流,了解班級整體的語文學習情況、基礎知識的掌握、適應的教學方法等。在了解的學生大體的學習情況后,將學生進行分層,在一般情況下可以分為三層,A層次的學生語文學習水平較高、基礎知識扎實、適應力強、在語文的具體運用能力上表現突出、可以比較輕松地理解課文內容、自學能力也較強;B層次的學生總體上能跟上教師的語文教學、但適應需要一段的時間、需要教師的督促、學習也比較吃力、但仍肯花功夫在語文學習上;C層次的學生語文知識薄弱、很少花時間在語文的學習上、需要教師多加督促。
對學生進行分層是了解一個班級整體情況的一個方法,但并不能將學生的分層情況視為固定不變的,而應將這種分層作為一個動態的過程,及時對學生的層次進行調整。了解到對學生進行分層并不是目的,而是應在語文教學中調整教學的方法、方式中多鼓勵B型、C型學生,進一步提高A型學生的語文學習、運用能力,有針對性地教學。
二、對備課進行優化,分層制定備課目標
備課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雖然備課是對語文教學進行預設,但并意味著學生都能達到備課中的教學目標。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并不是要制定不同的課程設置方案,而是將學生的差異性體現在教學的目標、教學方法、教學評價中,對于B型、C型的學生,不能不顧學生的學習水平,讓其完成非常困難的學習任務,而應在備課時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例如在學習七年級第一冊朱自清的散文《春》時,對與B型和C型學生的教學目標,主要為理解課文,了解散文中的表現手法,但對于A型學生則可以提出一些提升性目標,讓學生運用文中的表現手法,甚至寫一篇散文。
對備課進行優化,分層制定備課目標并不是要在教學中帶有不同的眼光來看待學生,認為語文學習不好的學生就不能得到提升,而是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不同教學目標,讓學生在自己的學習能力范圍中得到提升,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
三、對教學方法進行分層,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每種教學方法都有一定的適用性,不能將一種方法貫穿于整個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因為在不斷重復同一種教學方法時,難以適應此種教學方法的學生將處于消極的課堂參與中,不能有效地掌握課堂內容。因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習七年級老舍的文章《濟南的冬天》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觀看一些視頻,直觀性的了解濟南的冬天,這樣有利于讓一些不太參與課堂的學生直觀性地參與到課堂中。還可以在學習比較難的課文時,例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以小組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性格特點,在每個小組中混合不同類型的學生,讓學生能互相督促學習討論。教學方法有許多種,但應對教學方法進行分層,了解不同層次的學生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全面地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提高學生整體的課堂參與度。
四、對學生進行層次化評價,提高學習動力
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既能讓學生知道學習中的不足也能激勵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在初中語文學習中,不同層次的學生掌握的程度、學習的具體情況并不相同,但不能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同一種評價體系。例如在期中測驗中,A型學生依舊名列前茅,但由于試卷比較難,B型學生在名次上倒退了,教師在評價時就不能一味地強調A型學生的優秀,而認為B型學生名次下降了就是不夠努力,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而應在評價時綜合學生的平時表現,多鼓勵B型、C型學生的一點小進步,這些進步跟優生相比也許微不足道,但對于學習比較吃力的學生來說,卻是為了奠定下一次更大的進步。因此教師在評價時要注意不同層度學生評價的層次性,不能使用一種評價標準對學生蓋棺定論,在高標準下,使得學習吃力的學生散失了學習的信心,而過低的標準又不能真實地評價學生,應對不同的學生使用不同的評價標準,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
初中語文實施分層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方法,不但能夠解決傳統教學方法中的不足,并且在初中語文教育中逐漸地得到了推廣應用,是在新時期中對于因材施教的具體實施。分層教學方法體現在多方面中,不僅在備課、教學方法、評價等方面進行分層,最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動態地分層,在了解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學習特點后對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劃分,這種劃分并不是體現學生的優劣性,而是為了在今后的教學中,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通過這種分層教學方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廣泛推廣,進一步促進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