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它所包含的內容和思想博大精深,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高職院校應充分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對學生發展所具有的重要價值,有針對性的對高職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本文從制度建設、校園建設、文化活動等5個方面深刻闡述了高職院校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路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中國傳統文化;路徑
改開放以來,東西方不同的思想文化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碰撞,在這種復雜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高職學生,對很多文化觀念的理解都是似是而非的,感到仿徨和迷茫,甚至導致錯誤觀念的形成和行為發生。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它所包含的內容和思想博大精深,對造就適應21世紀我國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面對當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高職院校如何充分、合理、科學地開發與利用中國傳統文化資源來強化學生德育教育,使培養出的學生不僅具有先進的科學理論知識,還要具備較高的人文素質和高尚的道德觀念,是我們整個社會和高職院校學生德育教育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高職院校應善于并積極地開發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內容、優秀思想和優秀方法,做為高職學生德育教育的寶貴材料,有針對性地對高職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教育、熏陶和引導,努力尋找傳統和現實的結合點,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
一、以制度建設為保障,形成傳統文化教育長效機制
目前我國多數高職院校對自然科學研究成果比較重視,對人文學科的發展關注卻比較弱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普及更是缺少鼓勵措施,嚴重削弱了人文學科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為此高職院校有必要成立相關的領導組織機構和完善規章制度建設,為順利推進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開展提供制度保障。積極引導教師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作為教師日常教學管理工作的重點任務,納入教師日常考核之中,同時與教師職務晉升、職稱評審等相結合。將中國傳統文化素質考核納入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定和日??己酥?,以便保證中國傳統文化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育質量。設立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專項基金并切實保證專項基金的投入,鼓勵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與普及,同時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成果與其他科研成果放在同等地位上,提高人文學科教師地位,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二、以校園建設為基礎,營造濃厚校園環境文化氛圍
高職院校從其發展歷程上看,不像許多本科院校一樣,少則幾十年多則近百年的歷史,校園環境多是新建的。但是我們可以從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尋找豐富的資源,建設高雅活潑的校園文化環境。比如在校園景觀設計方面,要積極吸收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將中國古代建設藝術應用到校園基礎建設之中,設計亭臺樓閣、名人雕像;在碑石或合適的建筑物上雕刻意境優美的詩詞歌賦;在教室、走廊、宿舍、圖書館、辦公室等場所懸掛名人畫像、經典名句、名人警句、書法繪畫等等,通過以上方式積極營造濃郁、深厚的的傳統文化氛圍。
三、以文化活動為載體,鞏固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成果
高職院??梢酝ㄟ^開展書畫比賽、演講比賽、傳統手工藝制作、古代詩歌朗誦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同時,高職院校還要積極組織傳統節日紀念活動,充分利用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元旦、春節等中國傳統節日,組織學生開展實踐鍛煉,感受濃厚節日氛圍,引導學生分享悠久歷史。以禮儀教育為手段,深入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精髓。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五千年的中華文明誕生了許多優秀文學作品,引領學生積極閱讀經史子集、詩詞歌賦,不斷豐富文學素養,培養人文精神,提升文化品位、審美情趣和審美功能,使學生在精神上得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構建濃郁書香文化特色校園。
四、以課程建設為依托,豐富傳統文化德育教育內容
課堂是高職學生接受教育的主渠道,也是高職院校開發與利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重要場所。在課堂的教育內容上,高職院校應該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引入教材、引入課堂,擴充高職院?!皟烧n”中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知識,增加傳統文化知識的傳授量。除了“兩課”的教學外,應大力開展以傳統文化為核心的選修課及人文素質講座,通過講座弘揚優秀中國傳統文化,培養高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普及傳統文化知識,更好地為高職學生學習傳統文化奠定必要的知識基礎。同時加強選修課及人文素質講座的選材,可以選取漢唐文化、經史子集、詩詞歌賦、明清小說等等。在課程配置上,也應當進行適當的調整。不少學校開設了“素質教育課”供學生們自由選擇。由于種種原因這種模式并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究其原因在于很多學校并沒有將通識教育作為學校主要課程、基礎課程來看待,而只作為一種專業課程之外的附庸,很多學生只是抱著“混學分”或者拓寬知識面、滿足興趣愛好的心態去對待,這樣的“業余課程”根本不能起到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作用。欲想收到真正的效果,將通識課與專業課平等對待是必不可少的,將通識課作為一種基礎必修課。課堂學習是高職學生接觸、了解傳統文化的主要途徑,僅僅靠高職學生的興趣和自覺而沒有正規化、系統化的教育制度作保障是遠遠不夠的。高職院校必須深化對通識教育的認識,改變目前的課程設置不合理的狀況,確保文化素質教育的有力推進。
五、以學生自身為主體,充分激發學生自我學習興趣
目前我國處于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轉型的關鍵時期,這一過程是長期的、復雜的,必然引起高職學生傳統的思想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的顛覆,導致高職學生“主體性”的迷失。如部分高職學生追求物質享受、功利化的同時,產生了基本道德規范失衡、責任感缺失等不良行為?,F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更加看重職業道德,這就要求高職學生不僅要具備某項知識技能,還要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和道德品質。但目前高職學生的道德認識和道德實踐卻存在嚴重的脫節現象。高職學生不僅要品味和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獨特價值和魅力,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對個人發展所具有的重要價值,還要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提高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更要積極地參與和落實到社會實踐中去。在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為社會做貢獻的實踐基礎上,不斷感受、內化、固化已經形成的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
參考文獻:
[1]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職院校學生德育[J]. 遲成勇.職大學報.2014(06)
[2]繼承中國傳統文化 加強學校文化建設[J]. 韓效紅.山東紡織經濟.2009(06)
作者簡介:周科良(1982—),漢族,陜西漢中人,講師,主要從事文化、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