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事業一直都是我國戰略規劃中的重中之重,語文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一,更是應該從小學教學抓起,對于小學語文而言,教師的教學重點應該不僅僅在于如何幫助學生們掌握好課本上的一些基本知識以及培養必備的語文素養,更重要的是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和積極性。激勵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實施,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幫助其克服學習中的種種困難,還可以幫助其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本文結合小學教師的教學特點和經驗,對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簡單的研究和建議,旨在幫助小學生真正的在語文學習中培養自己的興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激勵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實施方式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進行,現在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是從前的機械化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育的模式。對于剛剛處于小學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更是如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展現自己的教學本領,帶領學生掌握必要的課堂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運用合適的激勵教育方式,增強學生對語文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一、教師在教學中時刻將激勵教育銘記于心
激勵教育的實施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而是一個細水長流的過程,需要教師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進行不斷地準備和摸索,循序漸進,逐漸形成自己一套激勵教學方式。縱觀現在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雖然很多教師也會呼吁激勵教育的實施,但是實際上課堂上還是會經常出現學生沒有正確回答老師所提問題時遭受老師批評的狀況,更有甚者會用責罵的口吻,對學生的積極性造成打擊。出現這些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沒有從內心將自己和學生放在平等的位子上,或者更深一步的意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其次許多教師沒有掌握正確對學生實施激勵教育的方式。這就需要教師從日常的點滴做起,循序漸進,站在學生的角度,與學生進行內心上的溝通與交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注意與學生分享學習或者生活上的喜怒哀樂,讓激勵教學真正成為教師的一種教學習慣,讓學生更加輕松愉快地學習語文。
二、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俗話說“環境造就人才”,古代的孟母三遷的故事也是在告訴我們環境對于一個人學習的重要性。和諧、愉悅的環境可以讓人有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對于小學生而言,環境更是尤為重要。而課堂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陣地,就需要教師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例如利用視覺激勵法,教師可以在教師的黑板上書寫一些關于激勵的標語,并向學生解釋其內涵,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在無心學習的時候進行自我激勵,激發其學習的斗志。其次,由于小學生處于想象力十分豐富的年齡段,教師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組織一些繪畫課,讓學生根據一篇故事或者一篇短文繪畫出自己想象到的畫面,激發其對語文學習的熱情。
三、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創造良好的師生關系
對于小學生而言,一位和藹親切的老師遠比一位嚴厲的老師更具有吸引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需要扮演一位朋友的角色,而不是扮演一位嚴師。這就需要教師堅決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站在與學生平等甚至以學生為主的角度與學生不斷地進行互動、溝通和交流,使得學生會從心底對老師產生一種信任感,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尤其是對于一些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其學習的自信心一般也比較差,因此教師應該著重注意對這些學生的激勵,對學生進行耐心的輔導,使學生愿意敞開自己的心扉向老師說明其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從而對癥下藥;而對于那些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教師除了鼓勵其繼續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績之外,也要對其思想進行正確的引導,避免其出現驕傲自大的情緒。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的重要一步,有利于教師在教學中將自己的最大能量發揮出來,同時也有利于學生進行及時的學習,促進師生之間的共同進步。
四、通過開展實踐活動,豐富課堂教學實施激勵
小學生還處于兒童的初級階段,其性格活潑可愛,天生具有好動以及較強的好奇心等特點,因此其在課堂上經常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例如做一些小動作或者與同班的同學聊天等。因此,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到小學生的這種學習特點,結合語文的具體特點,在課堂上開展一些多樣的課堂實踐活動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幫助學生集中學習的注意力。例如,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學習競爭的方式,將班上的同學根據優勢互補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然后結合課堂上的語文知識或者課外的拓展舉行一場知識競賽等;或者讓小學生比賽默寫生詞等,并購買一些糖果或者文具作為小獎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五、結語
對于不同的教師其實可以結合自己學生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方式,但是無論采取什么措施,教師都應該注意一點,激勵教育是具有差異性的,不能對所有的學生采取相同的激勵措施。學生由于其學習能力和個人性格差異的原因,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以及不同教學方式的適應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在激勵教學的過程中要因人而異。例如根據學生的性格差異,對于性格活潑開朗的學生,其比較善于人際交流,比較注重和他人的溝通,因此教師在實施激勵教學的時候可以選擇與其直接進行溝通的方式,直接對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幫助其選擇更高的學習目標等,而對于一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教師應該更多的對其采取側面激勵的方式,例如對其進行心理暗示或者經常對其說一些類似“老師相信你”、“你可以做的更好的”話表示對其進行激勵,鼓勵積極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只有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對其采取不同的激勵方式,才可以幫助不同的學生更加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促進每位學生的全面發展。
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的花朵,語文的教學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方式,對我國文化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首先應該保證自己具有飽滿的教學熱情,不能具有絲毫的怠慢。并在日常的教學中不斷發現學生學習的興趣點,在潛移默化之中將自己教學過程中的熱情傳遞給學生,使得師生之間在情感上產生共鳴,讓教師更好地激勵學生培養學習語文的熱情,讓師生共同致力于小學語文教學朝著更好地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會.對小學語文激勵教學法運用的研究[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 (12) :9
[2]朱靜.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3]牛寶勤.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激勵性評價的運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旬刊.2013 (2) :106-107
[4]鄒俞珍.小議激勵性評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2 (3) :11
作者簡介:沙喜臣,1971.06.10,漢,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小教一級,大專,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