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在教師的合理指導下進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以此獲得知識提升能力的教學方法即是探究式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開展探究式教學,創新地理學習方式,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參與實踐,創造思考。通過這樣的教學,將使學生掌握地理知識更牢固,學習積極性更強。本文針對探究式教學在初中地理中的具體應用措施做出探討,期望對于地理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學;研究
地理是初中生了解世界、認識自然的一門重要學科。初中地理教材內容廣泛,知識點龐雜,學生需要在教師正確的指導下進行地理學習。因此就要求教師應該秉持新課程理念,讓學生學習有用的、能促進其發展的地理知識。這就需要改變以往乏味的授課模式,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增加課堂趣味性,進行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發現,使地理教學發揮其最大的價值性。
一、借助地圖優勢,引發學生探究
地圖是地理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在地圖中,山川河流、風霜雨雪、交通標志等都可以用簡單的符號進行代表。會看地圖也是學習地理的必備素質。學生通過對地圖上畫面的觀察辨別、信息的分析概括,可以有效鍛煉他們的思維拓展能力以及空間想象能力。教師在進行探究式教學時,就可以借助地理地圖,引導學生探究地圖事物,發現內在規律,掌握地理知識。例如:在學習“大洲和大洋”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更清晰的分辨和記憶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了解它們的位置、輪廓及特點,更全面的感知地球上水陸分布。教師就可以出示海陸分布圖以及海陸面積的比較示意圖,讓學生根據地圖顯示的信息去探討是地球還是水球?找出地球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并能夠獨自繪出它們的分布,提升學生看圖讀圖析圖的能力。這樣操作可以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地圖,更加積極主動的探索地理知識。
二、多媒體教學輔助,創設探究情境
多媒體的應用對于進行地理探究式教學非常有幫助。教師可以將地理地圖、地理模型、地理原理等抽象知識運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的進行展示,創設探究情境,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有趣,學生探究欲望更強。例如:在講解“我們臨近的地區和國家”這一章節時,學生對于國外了解都很少,只單單通過課本內容無法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時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日本、東南亞、印度、俄羅斯這些地區或國家的相關介紹視頻。通過形象的視頻播放,讓學生依據視頻情境對這些地區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經濟發展、國家文化等相關信息進行探討,如此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對他們的了解。
三、設計探究問題,激發學生探索
問題對于探究式教學是極其重要的。大多數課堂中教師提出的問題都過于簡單,學生只要對教學內容比較熟悉就會找出答案。因此,進行探究式教學,教師在問題的設計上就要選擇有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嘗試著去思考、質疑,透過問題尋求本質。例如:在講解“澳大利亞”這一節時,教師就可以創設以下的探究問題:同學們仔細看澳大利亞的國旗,其國徽上有兩只動物,這兩只是什么動物呢,澳大利亞還有哪幾種比較珍奇動物?澳大利亞大陸長期的被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這對此國家的生物進化會產生什么影響?南極大陸也長期孤立存在,為什么沒有那么多特有生物?通過這些問題的引導,可以讓學生自主探討發現澳大利亞單一的自然環境使生物的自然進化減慢,而南極由于條件惡劣等因素影響,不利于生物的存在與發展。學生的思考探究將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對澳大利亞有更深入的認識。
四、小組合作探究,提高探究成效
教師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可以依據教材重難點有目的性的布置探究學習任務,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針對任務自主發現、思考,提出問題和疑惑,并在小組內發揮每個成員的才能以及團隊合作力量,讓他們相互配合、思維交互,完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使學生培養正確的探究方式,辯證看待和分析問題,糾正思維誤區。當然教師在此時要成為一名引導者,在學生提出新奇理論或者錯誤問題思路時,要有技巧性的指導和建議,避免直接的打擊否定,以使學生保持自信,充滿探究精神。在小組探究完成后,教師還應組織小組進行合作總結及反思。如此可以增強對探究知識點的歸納和鞏固,提升地理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中國的自然環境“地形和地勢”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布置合作探究任務。讓學生從中國地形圖上探討我國的地形分布特點,深色集中在哪里,淺色集中在哪里?并討論我國有哪些不同走勢的山脈,我國的高原、盆地和平原都有哪些,分布在哪里?探究山區有哪些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有利于學生對教學重難點知識的把握,促進他們高效合作,共同互助,相互分享,使其對中國的地形地勢更加清楚。
五、組織課外探究活動,增強地理知識運用
開辟第二課堂,組織和豐富課外探究活動也是進行探究式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學生在教室中的探究主要是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在課外探究活動中,則可以對生活中的地理進行了解和實踐,使書面知識得到實踐應用,學生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社會,深入觀察相關的地理知識,感受真實地理情景。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有特色的地質進行實地勘測,認真觀察并記錄感受,總結發現。這樣實地的觀測將比單純的課文講授更有意義,學生也能近距離接觸生活中的地理,對地理更加感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布置探究式任務,如家鄉水域調查、森林分布與防護、記錄最喜歡的國家等。學生對這些開放式的課題進行探究,積極合作,完成任務,有助于強化學生的實踐技能,提高他們地理知識的運用能力。
結語:探究式教學在初中地理中的合理運用,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積極性,增加師生間的交流互動,促進學生間的思維分享碰撞,對于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非常有益。教師在地理教學中可以開展不同形式的探究教學,借助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運用小組合作、課外實踐等形式深入學習地理知識,提升地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研究性學習在農村[M].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余進利,高衛星主編, 2004
[2]新課標初中科學探究性教學實例[M]. 寧波出版社, 勵蘭英主編, 2004
作者簡介:王穎(1973.7—),女,本科,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龍嘉德陽中心學校,研究方向:初中地理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