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國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輝煌成就以及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有8000多萬黨員的執政大黨的新形勢下,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必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其中對“誰是群眾?”“誰是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政治策略還是政治方向?”等基本問題的科學判斷和準確定位是極為重要的。否則,新時期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可能流于形式,甚至適得其反。
關鍵詞:新時期;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群眾;主體;政治方向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494(2015)02
收稿日期:2014-11-25
作者簡介:趙振軍,男,泰山學院社會工作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為社會學。
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大決策,是順應群眾期盼和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重大部署,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大舉措。但在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60多年、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背景下,特別是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為一個擁有8000多萬黨員的執政大黨的背景下,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可能僅靠簡單沿襲過去的經驗和做法取得成功,必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重要的是要搞清楚在新時期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群眾”、“主體”和“政治方向”三個基本問題。否則,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可能流于形式,不但起不到教育促進作用,反而有可能積怨于民,甚至加深不滿、抵觸和對立情緒。
一、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群眾及其相關問題
在新時期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群眾是誰?表面上看來這好像是一個不言而喻的問題,實際上無論是從教育活動的總體設計還是實際執行來看,這個問題都大有值得商榷之處。也正是因為在這個基本問題上的一些模糊認識,才導致一些地方和單位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流于形式,甚至適得其反,進而加深干群、黨群間的積怨和新的裂痕。如果不解決這個根本問題和老大難問題,這次中央寄予厚望的教育實踐活動就有重蹈過去某些運動“表面上聲勢浩大、實際上流于形式、最后實際效果有限”的覆轍可能。
1.執政黨的內部差異與教育活動的針對性。
今天的中國共產黨已經是一個擁有8000多萬黨員的執政大黨,對于這樣一個超大型政黨的教育和管理,是世界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新事物。即使作為無產階級先鋒隊,一個擁有8000多萬黨員的超大型政黨,內部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種多樣性和復雜性的最突出最主要的表現就是黨的領導干部與普通黨員的區別。而在這個超大型政黨成為執政黨的情況下,普通黨員與黨的領導干部的差異和分化就更加不容忽視,他們在政治生活、執政地位、經濟狀況以至整個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越來越多的區別,對社會問題、政治理念等往往也有不同的理解。在這樣的前提下,相對于過去的歷次教育活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心、策略、路徑、形式等等都必須重新定位,及時調整。
認識到這一點,并不是要否認黨的一致性或危害黨的團結。相反,只有正視現實,科學決策,我們的路線方針政策才能贏得黨心民心和社會支持,我們的教育實踐活動才能有的放矢,扎實成效。否則,回避和罔顧執政黨內部客觀存在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不分重點地普遍教育,平均用力,甚至“領導有病、群眾吃藥”,就會不得要領,枉費精力,效果適得其反。中央提出教育活動的重點是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正是基于執政黨內部多樣性的事實做出的科學部署。
2.普通黨員是人民群眾的一部分。
群眾是誰?“群眾,指的是平民百姓?!盵1]在黨成為執政黨,黨員數量達到驚人的8000多萬的情況下,其實普通黨員與人民群眾的區別比普通黨員與領導干部的區別要小得多。對于一個擁有8000多萬黨員超大型的執政黨來說,普通黨員群眾不僅是黨員,在日常社會生活中其本身就是億萬人民群眾的一部分。絕大多數黨員群眾與普通百姓一樣,接受執政黨和政府的領導,親身承受社會生活的冷暖變遷,感知社會政策帶來的喜怒哀樂,構成執政黨最堅實的群眾基礎和執政根基。另一方面,絕大多數普通黨員群眾并不掌握實質權力,雖然貴為執政黨的黨員,但無論是國家社會生活的宏觀決策,還是單位、地方的微觀管理,普通黨員都較少直接行使權力和發揮領導作用,影響有限。執政黨執政過程中的那些負面因素,與絕大多數普通黨員的關系也相對并不直接和明顯,老百姓通常也并不把這些“賬”記在普通黨員身上。真正影響黨和政府形象、敗壞聲譽的不是他們,而是已脫變的黨員領導干部。
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明確要求,全體黨員都必須認真學習,深入貫徹,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切實改進工作作風,贏得人民群眾信任和擁護。但在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為一個擁有8000多萬黨員超大型的執政黨的情況下,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必須區分黨的領導干部與一般黨員群眾的關系,更加強調和關注黨員中的領導干部的群眾路線教育問題,不然就難免會跑偏走歪,成效甚微。中央提出這次活動的重點是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可謂一語中的、一針見血。
3.普通黨員群眾的利益和訴求被遮蔽。
在過去的歷次重大政治運動和政治活動中,我們大多數情況下沒有注意到執政黨內部領導干部與普通黨員的這種區分,因而在這些活動中普通黨員群眾的利益和訴求實際上總是被遮蔽的:教育、整頓的時候,他們是黨員,被教育、被整頓;決策、管理的時候,他們是群眾,被噤聲、被屏蔽;出了問題、有了失誤的時候,他們是執政黨,有責任,要承擔。這不僅挫傷了廣大黨員群眾的熱情,實際上也打擊了普通黨員的理想信念,而他們才是黨的最直接的力量源泉。對此必須認真總結和反思。
數量龐大的普通黨員構成了這個政黨的主體,他們的利益和訴求必須得到尊重。他們才是中國共產黨真正的中流砥柱,堅強堡壘。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意見,首先必須把他們作為基本群眾,相信他們,依靠他們。如果廣大的普通黨員的利益、意見、建議和訴求得不到反映和體現,甚至無處表達,感到無助、困惑,對我們黨的事業喪失信心,從而心生不滿和怨氣,甚至怒氣和戾氣,這才是最大的危險。endprint
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主體及其相關問題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必須搞清楚誰教育誰的問題。群眾路線歸根到底是要保證執政黨得到群眾認可,保證自己執政地位的強大群眾基礎。全黨特別是黨的領導干部必須認清歷史發展規律和當前社會發展大勢,順勢而為。
1.嚴重的問題不是教育群眾,而是教育執政黨自己。
戰爭年代“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建設時期無產階級政黨上升為執政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任務是教育干部。地位發生了變化,策略當然也要相應調整。如果今天仍然把教育群眾作為主要任務,一是擺錯了主仆位置,二是執政黨的不自信。一個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的執政黨,也可以地位自信。如果我們的自信是科學的、可靠的,就要堅信人民群眾的智慧,相信人民群眾能夠選擇正確的發展道路和值得信賴的政黨帶領自己昂首闊步走向新時代。
對于執政黨來說,最大的危險就是因為不能謹慎使用權力帶來的危險和災難。而要保證自己謹慎地使用權力,不是讓其他人怎么配合你執政,而是你的執政行為怎么為人民群眾認可。主角和主人是人民群眾,中國共產黨是為人民的利益而生的,“除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無產階級政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必須永遠牢記這一點,不能顛倒黑白。否則就是自掘墳墓,自絕于人民。在整風運動和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中,這個中心和宗旨必須始終清醒地堅持和把握。這是根本方向和事關生死存亡的大問題。
2.群眾路線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那些執政的黨員的問題,即黨的領導干部的問題。
對于已經有8000多萬黨員的中國共產黨這樣一個前所未有超大型的執政黨來說,群眾路線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那些執政的黨員的問題,即黨的領導干部的問題,而不是普通黨員群眾的問題,教育工作的重點和中心是怎么想方設法保證這些掌握權力的干部黨員謹慎地使用權力的問題。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背景是在黨員干部中“存在著不符合為民務實清廉要求的問題。特別是有的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一些領導干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突出,奢靡之風嚴重。這些問題,嚴重損害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嚴重損害黨群干群關系,必須認真加以解決。而這些問題主要存在于那些掌握權力的領導干部當中,他們才是教育活動中的主要對象?!伴_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范圍是全黨,但重點是領導干部,特別是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要走在前、做表率,防止把勁使到下面去?!盵2]
如果說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對象也包括教育群眾、普通黨員,那其教育的主要任務和目標則是認識問題和監督問題:即充分認識新時期黨群關系的重要性,認識到脫離群眾的危險性,因而必須更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監督、督促、約束、保證自己黨的領導干部更好地堅持群眾路線,廉潔高效、大公無私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3.“領導有病,群眾吃藥”是在給黨挖坑。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是教育群眾,而是群眾教育。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即教育者是廣大人民群眾,客體即被教育者是黨員干部,特別是黨的領導干部。主要是解決領導干部的群眾觀念、群眾立場、群眾思維、群眾作風問題。對此,中央強調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以縣處級以上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為重點,堅決反對其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但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甚至歷次活動中我們幾乎都能看到這樣的情況:很多地方和部門在實際工作中不能正確理解中央意圖,甚至故意曲解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宗旨,混淆是非,顛倒主次,頑固堅持“領導有病,群眾吃藥”的老黃歷,習慣于把普通黨員甚至一般群眾作為主要教育對象,把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搞成了整肅群眾的運動,借機強化官僚主義權威,壓制群眾不同意見,打擊報復異己。俗話說得好,貓病了你給狗吃藥,把狗吃死了貓還是有病。這不是群眾路線,這是拿群眾做擋箭牌和靶子,甚至是在種植隔膜、怨氣和仇恨,制造定時炸彈,這樣的群眾路線越搞越脫離群眾。這不是在推進執政黨建設,而是在給黨挖坑。這些做法不僅本身嚴重違背中央精神和這次活動的主旨,也更加說明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的宗旨觀念淡薄、主仆身份顛倒,脫離群眾、脫離實際,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猖獗等問題的嚴重性和加強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必要性。對于這種直接違背中央精神,對中央部署陽奉陰違、別有用心的行為,必須堅決制止,嚴肅查處。
三、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政治方向及其相關問題
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和政治方向。
1.群眾路線是一切政黨的生命線。
這是由政黨的性質決定的。所謂政黨,總是一定階級利益的代表者,是它所代表的階級或階層的一部分。任何政黨都不可能僅僅指望和依靠自己的黨員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而總是要依靠自己黨員聯系的群眾形成大的社會運動,實現社會改造和社會目標。
美國著名的政論專欄作家沃爾特·李普曼有一個關于社會民主黨的著名論斷,50%是社會民主黨的死亡柵欄——社會民主黨的性質決定了它的群眾基礎,進而決定了它在民主政治中的選票,從而決定了它的政治空間和政治前景。
當今世界我們看到,無論是日本安倍集團的右傾、臺灣國民黨放棄獨裁,還是以色列工黨和利庫德集團的一致強硬,其實都根源于同樣的道理:在民主政治條件下,任何政黨都必須贏得選票,實際上歸根到底是贏得民眾的支持,才能贏得生存。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是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代表者,更必須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以自己的模范行動和犧牲精神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支持和擁護,共同完成改革開放的千古偉業,實現國富民強的偉大夢想。
2.對于上升為執政黨的無產階級政黨來說,脫離群眾的危險和誘惑也時時存在。
一個政黨從在野黨到執政黨的地位變化是一個巨大的飛躍,更是嚴峻的考驗。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隨著黨的執政地位合法化,一些黨的領導干部的心態逐漸發生變化的可能正在越來越多地變成現實。特別是一些手握重權、位高權重的領導干部,逐漸脫離群眾,甚至忘乎所以,飛揚跋扈,認為再也不需要人民群眾的支持。相反,自己才是老百姓的父母官、救世主,人民群眾要靠官員們“運籌帷幄、嘔心瀝血”才能脫貧致富、安居樂業,人民群眾成了麻煩和累贅。在拆遷、征地、招商引資、干部選拔與評價中人民群眾更成了要時時刻刻密切關注、千方百計竭力防范的“恐怖勢力”。一些官員出則警車開道、嘯聚一方,入則深宅大院、宮門九重,“把與群眾的‘魚水關系變成了‘蛙水關系,需要時跳進去,不需要時就跳出來?!盵3]更有甚者,一些干部嚴重脫離群眾,與老百姓不是魚水關系,也不是油水關系,而是水火不容、不共戴天。戰爭年代這樣做,可能意味著致命的危險;但在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以后,脫離群眾的危險并不會立即和直接顯現出來。因而在和平時期貫徹群眾路線,樹立群眾觀念,顯得更加必要和迫切。
3.執政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主要是執政黨的領導干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
如上所述,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是政治策略,更不是權宜之計,而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性質決定的政治路線和政治方向。而執政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主要是執政黨的領導干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為此,中央強調指出,在一些領導干部中存在嚴重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嚴重損害黨群干群關系和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必須認真加以解決。
針對干部體制中的上述問題,必須痛下決心,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大力加強民主政治建設,清除一切背離群眾路線的思想、理論、體制和做法,重點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尤其是用人制度中那些打著“黨管干部”旗號,實際上在不斷剝奪老百姓和普通黨員權利、敗壞黨的聲譽的做法。建立健全完備的干部選拔制度、使用制度和監督制度,用制度選人,用制度管人,從制度上確保干部不能脫離群眾,不敢脫離群眾,切實對群眾負責,永葆無產階級先鋒隊的本色和活力。
參考文獻:
[1]許耀桐.群眾路線十議[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3(6):91-97(90).
[2]楊文明.貫徹群眾路線的基本途徑[J].人民論壇,2013(8):38-40.
[3]劉云山.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關于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幾點思考[J].求是雜志,2011(16):11-15.
責任編輯 何成學
地址:山東省泰安市迎賓大道中段泰山學院社會工作與社會發展研究所
郵編:271021 手機:18764887109 E-mail:zhaozhj8088@126.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