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向前
摘 要:如何提升中學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學實踐中,教師在組織學材,設置疑問,小組合作探究,聯系實際諸方面進行研究與探索,收獲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生物 學生 興趣
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興趣是最好的催化劑,更是讓學生產生學習動機的內在驅動力。學習興趣更多地體現為學生的一種心理狀態,正是這種心理狀態,推動著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接受與探索知識。然而,在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尚未得到有效改觀的今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經常被排到知識教學之后,甚至被很多教師完全忽略了。對于生物學這個集理論性、實踐性和趣味性為一體的學科教學來講,學習興趣的缺失,對于教學實效提升的影響是巨大的。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每個初中生物教師都應該深思的問題。
一、以趣組織學材,激發學習生物的興趣
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生物學材,具有回味無窮的教學誘惑力和感染力,是打開學生學習生物興趣的。在具體的生物課堂教學中,可根據生物課程標準和課時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生活、學習實際、知識儲備狀況,組織一些學生欲答卻不知其理,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教學素材,通過恰當梳理和編排創設情趣盎然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再配以生動、幽默、風趣的生物課堂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初中生物七年級上冊第1單元中就是一個緒言性質的總括性內容,主要向學生從整體感觀上介紹了什么是生物,什么是生物學。為了讓學生從一開始就能夠對生物學的知識內容產生興趣,我在教材所提供內容的基礎上,又準備了很多圖片、視頻、實物等材料,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實物展示和多媒體演示的方法,將生活中呈現出的生物學的影子,例如生物制藥、生物科技以及大自然中的生物現象等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感覺到“原來生物學知識是如此靈動有趣”,以此增強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二、設問質疑激興趣,探究生物科學之謎
“學始于思,思始于疑”,“疑”是教學活動的基礎。在教學中如能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學的實際素材適當地設問質疑,這既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能激發學生探究生物科學之謎的興趣,使學生渴望獲得知識和不斷探索的情趣得以加強和穩固。如在學習初中生物八年級上冊第19章中關于植物生長發育的相關知識內容時,我進行如下設問質疑:(1)“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句古詩描繪了怎樣一種現象?(2)能否運用生物學知識來解答這種現象?(3)為什么小草即使被火燒成了灰燼,來年還會再次生長出來?(4)小草為什么會具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5)小草又是如何生長的?教師設置懸念提問,激發學生探究生物科學之謎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設問質疑,無需把問題設計得復雜和冗長,只要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學生的興趣就可以了,其目的是驅動學生沿著問題方向,主動展開思考探索。教師要找到合理有效的切入點,巧妙設問質疑,讓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之中。
三、小組合作探究,感悟學習生物奇妙過程
生物知識的來源,不能僅靠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而要源于實踐生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來了解生物知識。學生只有在主動的合作探究過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獲取知識內容,體驗學習生物的快樂,感受學習生物的奇妙。
例如,在初中生物八年級上冊第16章中,學生初次接觸有關人體神經調節的知識內容。這部分知識較為抽象,我組織學生進行了一個模擬“膝跳反射”現象的合作探究活動:兩個學生一組,由其中一個學生用指尖輕叩另一個學生的膝蓋下方,觀察該學生的小腿是否會隨著輕叩而不自覺地抬起。活動開始后,學生被這個神奇的現象吸引了,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原因。一個簡單的小活動,便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了鮮活的神經調節內容。
如果我們總是讓知識停留在課本上,總是讓學生通過文字來了解知識內容,就難免會造成教學過于理論化,使得生物學習脫離了實際。長此以往,學生也就與生物學漸行漸遠了。如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加入一些小組合作探究活動,讓學生能夠真實地感受生物學知識,學生會更敢于并樂于繼續深入了解知識。
四、聯系實際,引領發現知識出口
生物學是與我們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連的。如果教師能夠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走出教材,仔細觀察并尋找到生物知識與其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生物知識對于學生來講,就不會再是冰冷陌生的了。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地發現知識的出口,一方面,在實際應用中強化學習生物知識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夠讓學生找到學以致用的滿足感與自信心,從而促進生物學習興趣的形成和深化。
例如,在學習初中生物八年級下冊“生物的進化”時,這部分內容看似深不可測,其實與每一種生物,甚至是人類本身之間都是緊密相關的。為了讓學生發現生物進化知識的實際應用,我便以人類為例,帶領學生進行對比。我分別找到了從猿人到現代人的各個進化階段的形態圖片。從這些圖片當中,學生看到了人類從出現到現在的變化歷程,并且在我的講解中明白了這些變化出現的原因。這樣一來,生物進化知識的廣泛應用,也讓學生有了深刻體會。
通過教師這樣的引導,學生會發現,原來生物知識的學習,對實際生活有如此之大的幫助。找到了知識出口,學生對生物學習的歸屬感也就更強了,帶著生活體驗來學習生物,大家的探究熱情也空前高漲。無需教師多言,學生就能主動探求如何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中,教學效率也會得到大幅度地提高。
總之,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想要讓學生主動而又輕松地掌握生物學知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至關重要。激發興趣并不是一句空話,而是需要教師不間斷地進行創新活動。課堂教學的任何一個環節,教師都可以運用一些教學技巧來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的觸發。在興趣的驅動之下,學生會更加熱愛生物課,主動探究知識,其學習效果自然也會得到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史淑敏.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初中生物教學質量[J].華章,2012(21).
[2]宋凱波.讓初中生物教學活起來[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5).
[3]吳衛國.意識+興趣+方法=成功——淺談初中生物教學實踐[J].科技視界,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