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瓊青
摘 要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林業科技快速進步。林業的生產建設和可持續發展不僅直接關系到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關系到生態、環境的建設和整治,還是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和造福子孫后代的一項事業。基于此,通過結合我國現代林業的發展現狀,給出我國現代林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為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 現代林業;可持續發展;發展現狀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8-0-02
森林是整個內陸生態系統的主體,直接關系到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林業生產倍受關注。在20世紀90年代召開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中,人們就呼吁,要想解決當前人們所遇到的問題,需要優先解決林業的問題。林業的發展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1],因此,必須不斷加快我國林業的發展,不斷推進我國生態建設,力爭建立出以生態建設為主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不斷促進我國經濟、生態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1 現代林業的概念
現代林業的發展包含: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是指當前人們和社會賴以生存的自然條件的可持續發展。要想實現我國生態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大力發展現代林業,只有生態、經濟和社會這三者進行有機的結合,才能不斷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實現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2]。
2 我國林業發展的現狀
我國地大物博,各種資源都比較豐富,但由于人口眾多,因此人均可用資源稀少。林業資源也不例外。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我國的林業雖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依然存在著眾多的問題。我國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平衡,林區往往存在于那些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受到經濟的誘惑,各地對于林業的采伐往往是破壞性和掠奪性的,對于林業的傷害特別大[3]。如果不采取相應的措施來阻止這種掠奪性的采伐,將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洪澇災害,必然會葬送林業的前途
3 實現現代林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3.1 大力植樹造林,增加森林資源儲量
要想實現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推進植樹造林,增加森林資源的儲量。要充分的利用四荒和采伐跡地等進行植樹造林,明確相應的權責;要貫徹誰造林誰受益的政策,大力倡導植樹造林,不斷增加我國森林資源的儲量。同時,要加大封山育林的力度,發現亂砍亂伐的現象,要進行嚴懲,以此來增加森林資源的儲量[4]。
3.2 實行嚴格的采伐限額制度
根據森林的生長量大于其消耗量的原則,制定相應的森林年采伐限額,確保森林的消耗量低于其生長量,確保森林的合理經營。我國國務院制定的森林采伐限額一般是每5 a調整一次。通過嚴格的執行森林采伐限額,能夠實現依法治林。同時,森林采伐限額也是控制森林資源消耗的最有效手段[5]。只有對森林實行采伐限額制度,才能夠體現出科學經營森林,實現現代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3.3 科技興林
現代林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科技。只有依靠科技手段,不斷提高生產力,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才能保護好資源和環境,解決傳統經濟發展對環境和資源的不斷破壞。通過發展科技來發展經濟,能夠改變傳統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不斷利用科學技術來最大限度地提高木材和其副產品的經濟價值,不斷增強市場的競爭力。
3.4 優化林業產業結構
林業產業分為3個產業結構:在林業的第一產業方面,要加大對工業原料林的培育,加大對于林業的建設,特別是那些竹林和速生豐產的材林;在第二產業上,要不斷開發新產品,不斷轉變原材料加工步伐,由低層次的原料加工逐漸向著高層次的綜合精深加工方面轉變;在第三產業方面,要加大對于森林的旅游開發力度,注重對于花卉業的發展,力爭實現以二促一帶三的策略,對林業的生產力進行調整布局,要堅決的淘汰那些落后的產業,對傳統的產業進行改造。同時,要不斷對新興產業進行培育,通過產業重組等多種方式來不斷的解決當前林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力爭從根本上提高林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創造出良好的經濟效益,推動現代林業生產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3.5 發展生態林業
生態林業是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結合,是這三者效益的綜合表現。要想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不但不能放棄經濟的增長,還需要不斷發展經濟,發展生態林業。生態經濟效益是在生態環境系統良性循環的條件下,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即生態林業。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進行林農相互結合的方式。要學習和吸收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和成果并為我所用,采取科學的生產和管理方法,通過林業為主,林農相互結合的多種方式來進行經營,建立起具有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林業發展模式。其次,要進行規模的造林。大規模大面積的造林,不僅能夠提高生態環境的好轉,增加景觀效果,還能提高經濟效益。要大力的發展苗木生產基地,為規模造林打下基礎。最后,實行多樣化的造林。要采用多種多樣的方式進行養林。可以通過發展苗木來進行養林,還可以通過發展林木加工來進行養林。在農村,林農往往還采取林苗和林禽相互結合的方式,不斷提高林業的產出,提高經濟效益。
3.6 建立和完善林業法律體制
在現代林業發展的過程中,要不斷建立和完善林業方面的法律體制。在立法時,要以可持續發展為導向,當生態利益和經濟利益相互沖突時,要優先考慮生態利益。在林業的執法方面,要堅持依法治林,加強對森林等的采伐限額管理,確保將森林資源實行制度化和規范化。在森林的監測方面,要不斷進行綜合監測和評價。在法律的責任方面,要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做到獎懲分明和有獎有罰,力爭讓我國的林業法律體制為現代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4 結語
總之,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和進步,必然會促進我國林業生產。要想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促進林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吸收和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經驗和技術,進行植樹造林、科技興林、實行嚴格的采伐限額制度、優化林業產業結構、發展我國的生態林業和建立健全完善的林業法律體制,切實保障我國現代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和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莫喜忱.淺談現代林業可持續發展思路[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0(2).
[2]董艷卓.淺談現代林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5(5).
[3]郭世雄,張宏霞.我國現代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策略與方向[J].現代園藝,2015(1).
[4]莊莉,張正,賈利.中國林業企業可持續發展AHP分析[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
[5]徐國禎.論中國林業發展的生態建設之路[J].林業經濟,2009(2).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