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彬
摘 要:在長期的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很討厭上課,其原因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在新課標下,雖然很多高中學生都孜孜不倦地進行英語學習,但很多是被迫于考試的壓力和家庭的壓力學習,學習主動性并不高。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分析好學生厭學的原因,針對這些原因采取有效的策略,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中英語;厭學癥;原因
一、高中生英語“厭學癥”產生的原因
1.客觀原因
部分農村小學和初中英語教學師資力量不足,缺乏必要的英語教學資源,學生英語基礎比較薄弱。因為中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不同,造成了高中學生英語水平普遍低下和參差不齊。
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著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法滿堂灌、沒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評價缺乏科學性等問題,使高中生產生英語“厭學癥”。
2.主觀原因
受到課堂教學方法和家庭壓力的影響,學生被迫學習英語,且學習得不是很系統,在逐漸增加難度的高中英語學習中感覺到十分困難,漸漸對學習失去信心,因此,產生了厭學情緒。
二、如何診治高中生的“厭學癥”
1.明確教學目標,提高課堂藝術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提高學習動力,并在課堂中提高課堂藝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在高中學生入學時應該加強引導,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進而實現主動學習。其次,要改進課堂教學的藝術性,在課堂中創設生動的情境教學,開展師生互動教學,營造開放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實施分層教學,科學評價學生
針對參差不齊學生的學習現狀,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個性特征,對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關注學優生的學習能力的再提高,更加關注對學困生的學法指導,及時發現學困生的閃光點并給予表揚,提高他們的學習信心,促進全體學生共同進步。此外,教師要運用科學的評價手段,多用激勵性評價,少用批評式評價,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也進行評價,促進學生愛上英語學習。
3.營造良好氛圍,培養學生學習習慣
學習英語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要積極運用新形勢背景下的有效資源,拓展學習渠道,在課堂中多用英語說話,多組織英語課外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此外,為了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制訂學習計劃,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定期交流學習心得,促進學生逐漸消除“厭學”心理。
參考文獻:
王悅.創新教學指導書系[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