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華
摘 要:高中語文閱讀分為現代文閱讀和文言文閱讀,文言文在語文課本中占據重要地位,文言文是我國文明的傳承和文化的積淀,從千百年前流傳至今,傳遞著我國源遠流長的文明。主要從三個方面出發,首先探討學習高中文言文的重要意義,其次對于我國現階段高中文言文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并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策略,為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學水平提供幫助。
關鍵詞:高中;文言文教學;策略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學者對于文言文有著“美好的語言文章”的解釋,在中國,隨著時代的發展,文言文漸漸被白話文所取代,但文言文的地位不可撼動,是我國文化的傳承,也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
一、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意義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高中的文言文教育應該使學生具備能夠理解簡單的文言文,了解其行文規則和用詞方法,并在一定基礎上具備背誦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的選材從散文、詩歌、元曲,再到小說,通過古人的描寫,我們看到歷史中的自然、社會、人文生活等珍貴的文化遺產,學習文言文,不僅為了達到學校的考核標準,更為了能夠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體會蘊含在文言文中的中華民族的精神,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蘊。認真學習文言文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高中作為文言文的主要學習場所,高中文言文的教學至關重要。
二、高中文言文教學現狀
盡管學習文言文的意義如此重大,但現階段我國高中文言文的教育現狀卻與預期存在很大落差,文言文在高中的教學中重視程度不夠,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觀念不夠新穎,對待學習文言文的態度不夠認真,以應試為主要目的,不對文章進行深層次的理解,這些問題都大大制約了我國高中文言文的發展速度。
1.教學方法缺乏創新
現有的高中文言文教學的課堂主體是教師,教師在黑板上羅列出本篇文言文中重要的語法結構以及重要的詞義,學生迅速地做筆記,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大多采用逐字逐句的翻譯方式,使學生的參與度不高,不能集中注意力。教師對于文言文機械的講解,不重視文言文的整體性,將其分解為一個個蒼白的詞組,影響學生聽課的效果,對文言文沒有整體的認識,意識不到文言文的文質兼美,使課堂枯燥乏味。教師大量羅列的特殊句式、詞類活用等考試重點,容易讓學生產生壓力,導致學生認為,文言文的學習枯燥,難度大,降低了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
2.以應試為主要學習目的
經調查,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覺得學習文言文知識為了考試,教師也屈服于現有的考查方式,在第一節文言文的課程學習中,就明確地指出文言文在高考中所占的分數以及難度,在課堂過程中,幾乎整堂課都是對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現象、詞類活用、特殊句式、實詞虛詞等進行講解,將文章翻譯一遍后,就讓學生進行背誦。長此以往,學生將文言文的學習視為一項艱難的任務,對于文言文的學習缺乏主動性。
3.盲目死記硬背
大多教師認為,只有將文言文倒背如流,才能對文言文了如指掌,在考試中,才能做到舉一反三,更有的教師將文言文的教學任務提前,放在新學期的開始,以留給學生充足的背誦時間。在對文言文的初步了解之后,就對學生下達檢查背誦的命令,致使學生在不理解的情況下進行背誦,文言文學習效率不高。
三、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學水平的策略
1.創新教學方法
實踐表明,陳舊的文言文教學方法并不能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文言文,故教師應該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摒棄教學過程中的“糟粕”,對于文言文不再是字字落實,讓學生真心接受文言文的學習。例如,在學習蘇洵的《六國論》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之前布置學生進行預習的任務,對于作者蘇洵以及蘇洵寫作的背景進行了解,對于文章進行通讀,標記不能理解的部分,在課堂上,充分與學生進行互動,把握“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的中心論點,并探討蘇洵通過六國破滅于秦的描寫,真正的意義是什么。而如果六國團結在一起,統一抗秦,歷史又會怎樣被改寫,通過這些課堂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表達出自己的見解。
2.改變陳舊思想
高中課本中所選取的文言文,題材比較豐富,均為名篇經典,文質兼美,適合于誦讀,教師不能以應試為主要目的進行教授,更重要的是面對這些先哲智慧的結晶,對于文章進行品讀,對于包含在文言文內部的深刻情感進行體會,對于文言文的學習保持著謙虛平和的心態,為了陶冶情操,啟迪人生,而學習文言文。
3.重視理解
文言文不同于白話文,有著其獨特的語言魅力,也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我們應重在理解,對于經典語句進行誦讀并體會其中情感,在理解之后也能成為我們作文的素材。例如,在學習《勸學》時,通過“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讓學生感受到積累的作用;在《赤壁賦》中,體會“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中人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暫。跟著文言文的足跡,重走歷史之路,體會不同的人生。
高中文言文的教學至關重要,教師應該積極尋找創新性的教學方法,明確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體會其中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
參考文獻:
[1]黎雪.高中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方法探究[J].讀寫算:教研版,2012,02(05):96.
[2]楊淑娟.高中文言文教學的思考[J].學園,2014(24):121.
[3]張明.對高中文言文教學“尷尬”現狀的幾點思考[J].神州:下旬刊,2012(03):35.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