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連敏


摘 要:通過豐富聯想,開拓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有規律性的問題、數形結合引導學生進行聯想,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求知欲。
關鍵詞:創設;激發;訓練;聯想
“自學·聯想·評價”教學模式推廣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效。這種教學方法成功的關鍵在于通過豐富的聯想,開拓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這是“自學·聯想·評價”教學模式的核心。“探索是數學教學的生命線”“自學·聯想·評價”教學模式,正是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去探索。所以在課堂上,我都想辦法創設一種情境,激勵學生勤思、多問、多練,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思”的結合,學生在經歷了實實在在的思考后,思維能力得到了訓練和培養。
一、創設問題情境
教師的藝術在于使學生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由“要我思”變為“我要思”。
如九年級數學中有一類沙塵暴、臺風、航行、測量等帶有工程設計屬性的應用問題,解答時常需要應用圖形特性,根據三角形、圓、等積變換等幾何知識求解,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恰當地設計問題,通過建立適當的幾何模型,指導學生探索的方向,展開豐富的聯想,使問題得以解決。例如,在講解時我選擇了這樣一道題:由于過度采伐森林和破壞植被,使我國許多地區頻頻遭受沙塵暴的侵襲。近日,A市氣象局測得沙塵暴中心在A市的正西方向300 km的B處,以10 km/h的速度向東偏南30°的方向BF移動,距沙塵暴中心200 km的范圍是受沙塵暴嚴重影響的區域(圖略)。
(1)通過計算說明A市是否會受到這次沙塵暴的嚴重影響?
(2)若受沙塵暴影響,計算A市受影響將歷時多久。
二、通過有規律性的問題進行聯想
找規律題目在中考中大放光彩,其特點是不僅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想、總結得出結論,還要求把不完整的歸納得出的一般結論加以證明,從而強調了完整的思維聯想過程。例如,日照市中考題: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發現了下面的單位分數三角形(單位分數是分子為1,分母為正整數的分數):
第一行 ■
第二行 ■ ■
第三行 ■ ■ ■
第四行 ■ ■ ■ ■
第五行 ■ ■ ■ ■ ■
……
沙塵暴影響將歷時多久?根據前五行的規律,可以知道第六行的數是: 。
本題通過觀察在萊布尼茲三角形中有這樣的規律:三角形外圍的分數中分母是連續的整數,且每一行中的任一數都等于其“腳下”兩數的和。故答案為■,■,■,■,■,■。這個規律的尋找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我采用“小組討論”“相互協作”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各個小組把所有能聯想到的規律都想出來,說給大家聽,看哪個小組最先發現規律,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解決這類題的關鍵是立足于已知及所學知識的前提下,進行綜合分析,大膽、合理地猜想、論證,從而鍛煉了學生思維的周密性和邏輯性。
三、激發學生的探索欲
求知欲來了,課堂沸騰了,問題迎刃而解,收效甚佳。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問題是激發聯想、開拓思維的有效途徑,因為學生普遍存在好奇、好問、好動的心理,我們要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善于從數學內部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去探索、分析以解決問題,使學生在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的前提下,對知識更全面、更系統地掌握。
例如:在講解直角三角形時,我給學生出了這樣一道實習練習題:
A、B是兩幢地平高度相等,隔岸相望的建筑物,B樓不能直接到達。由于建筑物密集,在A的周圍沒有開闊地帶,為了測量B的高度只能充分利用A樓的空間,A的各樓層都可到達且能看見B,現今有的測量工具為皮尺和測角器(皮尺可用于測量長度,測角器可用于測量仰角、俯角或兩視線的夾角)
(1)請你設計一個測量B樓的方法:要求寫出測量步驟和必須的測量數據(用字母表示),并畫出測量圖形;
(2)用你測量的數據(用字母表示),寫出計算B樓高度的表達式。
四、通過數形結合進行聯想
對于數形結合的題目,大都形象直觀,容易產生聯想,如果在教學中不注重這方面的訓練,就會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經常啟發學生由形到數、由數到形,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活動更具有靈活性。數學最本質的東西就是抽象,然而數學教學要求把抽象的東西形象化,又通過直觀的形象來深化抽象內容,這樣抽象中的形象正是數學的真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做好這方面的訓練。
?誗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