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陽
摘 要:閱讀對于寫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確實如此,寫作實踐需要以閱讀為鋪墊和映射。因此,寫作之路上的每一塊磚,都是靠閱讀在中提煉而成的,一塊一塊,慢慢鋪成一條長路,通往讀者的心靈,引起共鳴。
關鍵詞:閱讀;寫作能力;促進作用
寫作需要非常清晰的條理性,而閱讀也能夠提高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寫作需要源源不斷的靈感感悟,而閱讀能夠在沒有親身經歷一些事情的前提下,感受到別人的感悟和所見所聞,成為心靈上的一次洗禮;寫作需要很多種類的故事背景,而閱讀能夠給人帶來新鮮的事情和感人的素材;寫作需要很強的結構性和邏輯性,而閱讀能夠讓你把握各種文體的格式。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能夠促進人的寫作能力。
一、讀天下之文,行而悠遠
孔子曾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意思就是講,寫一篇文章如果沒有文筆,那么文章是不能夠感動別人,也不能夠非常流暢地表達作者的意境。因此,寫作的時候如果沒有嫻熟的語言技巧,沒有一定的優美藻詞的積累,沒有一定句式的運用能力,又或者沒有修辭手法,文句沒有內涵,那么所作之文就猶如沒有經過精心雕琢的璞玉,雖然是塊玉,卻如同其他石頭一樣,無法向世人表達其內在之美。所謂“玉不琢,不成器”,一篇好文章,需要經過精心的編寫,可是琢玉需要技巧,寫文更是需要技巧。因此,寫作很需要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將文字寫得符合人們的心理。
可見,寫作的第一要義就是語言駕馭能力。語言駕馭能力不是今天要明天就能夠培養出來的,需要長期積累。那么最行之有效的做法不是將修飾手法、成語、典故什么的按照背公式般的方法記住,而是大量地閱讀,學習不同作家的寫作手法和了解他們的表達技巧和特色。我國巴金先生也曾說過:“讀多了,讀熟了,常常可以順口背出來,也就慢慢體會到他們的好處,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調子。”所以巴金先生這句話再次驗證了寫作語言能力的提升是很需要大量閱讀的。可見,閱讀可以培養語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讓人多讀書,多受到美詞佳句的熏陶,自然而然,就能夠寫出感人流暢、文采飛揚的佳作。
二、悟世間情,下筆如有神
寫作是需要源源不斷的靈感的,而靈感又來源于人的情感變化和情感起伏,那么閱讀能夠讓人在不經歷許多刻骨銘心的事情的前提下,經歷一次心理的洗禮,別人的感悟,引起自己的感情共鳴,從而有感而發,變成創作的源泉。例如,現在的中學生基本上沒有經歷過什么大風大浪,沒有遇到過什么絕境,所以不能夠體會什么是在絕境中保持一種對生活樂觀的情感,那么當他們需要寫相關文章的時候,就不能夠非常準確地表達這種情感。可是如果讓他們看看相關的文章,例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他們能夠很詩意地領會到一種絕境時的抑郁是怎樣的,同時也能夠體會作者在這個絕境中產生的對生活的樂觀態度是怎樣的一種情緒。他們通過這文章深刻理解絕境中的樂觀態度是怎樣一種情緒,從而提高了文章的深度,提高寫作水平。
三、知天下事,放筆為文
素材是一篇文章的血肉。一篇文章如果沒有素材,就如同在吃一碗素面,品嘗起來寡而無味。因此,一篇文章很需要素材的支撐,讓人能夠形象生動地把握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和意境。素材積累方式有走訪、考察、座談、問卷等方式進行社會調查,但是事實上對于很多作者來說沒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做這些工作。當代最方便、最快捷的辦法就是通過互聯網、雜志、報紙和書籍等途徑獲得相關的素材,也就是閱讀。
閱讀的范圍應該是廣泛的。在受教育的期間,大多數人都會讀課本內的文章,但僅僅是讀這些文章是遠遠不夠的,應該要多讀些課外書籍。例如,我國古代經典《詩經》《紅樓夢》和《西廂記》,這些經典,雖然看起來非常的高深莫測,但是如果細細品味,就能夠感受到其中的文化底蘊,從中挖掘典故素材、詩詞歌賦和人物故事等,把這些內容靈活運用在作文中,做到融會貫通,作文的內容就會變得豐富多彩。除了中國的古典書籍,也應該涉獵國外的經典名著或者歷史類書籍,將其中的人物故事運用在作文中,會起到中西合璧的作用,增加文章的韻味。因此,如果要提高語文的寫作能力,不能拘泥于課本的幾篇文章,應該留心生活,多閱讀,多積累素材。
四、識盡文體,方能成器
每一種文體都有它獨特的格式,不能讓你寫議論文,你卻連篇都是抒情式的表達;讓你寫敘述文,你卻不停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因此要懂得每一種文體的格式和布局,這樣寫起文章來才不會亂了套似的。如果要讓自己的文章也講究順序、條理,講究布局的精美和結構的嚴謹,則需要多閱讀,通過閱讀深刻地理解別人是如何構建一篇文章的,在閱讀的過程中形成立體而形象的思維,為自己寫作的布局打下牢固的基礎。
因此在欣賞一篇文章的時候,不僅要領略意境,學習作者的表達技巧,同時要留意作者的文章布局。例如,閱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我們要了解文章的結構,文章中的景色描寫是遵循一定的空間順序的,而且是圓的,首先作者出門經過小徑再復歸來。另外從內容結構方面看,作者思緒是從不靜、求靜、得靜到出靜,也是一個圓的結構。結構是一篇文章的框架,只有框架牢固了,作者才能在這架上“添瓦加磚”,用優美的語言潤色文章,讓人領略此文之美。閱讀對于寫作框架的形成非常重要,因此要多讀書,才能夠無形中掌握文章框架構建的能力,然后提高寫作能力。
總而言之,閱讀對于寫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確實如此,寫作實踐需要以閱讀為鋪墊和映射。因此,寫作之路上的每一塊磚,都是靠閱讀在中提煉而成的,一塊一塊,慢慢鋪成一條長路,通往讀者的心靈,引起共鳴。
參考文獻:
[1]高念兵.讓學生讀出書味:如何指導學生涵泳語言的深層含義[J].教學與管理,2003(03).
[2]劉占泉.涵泳與《胡同文化》的教學設計思路[J].語文建設,2009(01).
[3]林四清.興·觀·群·怨:涵泳校長的“治學氣象”[J].中小學校長,2013(11).
[4]虞紅敏.涵泳生命的言語 張揚言語的生命[J].中學語文,2006(09).
[5]石修銀.化象入境見詩意[J].優秀作文選評:高中版,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