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新
摘 要: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基礎時期,同時對學生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閱讀教學,實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發揮,同時還能夠實現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地位。主要就是針對小學語文教學能力的提高進行策略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閱讀教學;措施
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閱讀教學更加注重學生潛能的發掘,讓學生通過主動性的感悟與理解來實現閱讀內容的主旨以及內涵的把握,最終實現學生道德情操的不斷完善。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通過學生在課堂中主體地位的發揮來實現學生在閱讀能力上的培養。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來實現教學活動的設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最終實現閱讀能力的培養。本文就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提高的措施進行了分析。
一、通過基礎閱讀方面的培訓來實現閱讀強度的逐漸增強
提高語文閱讀能力,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通過大量的朗讀訓練和閱讀練習來實現知識的積累。在閱讀訓練中,教師需要通過思想感情上的體會來實現思想感情的把握,最終實現作者想要傳達的信息的充分體現。作為語感訓練十分重要的途徑,教師通過閱讀能力培養的良性循環來為學生創造一個相對明顯的過程,進而讓學生不斷地看到自身的進步。教師還需要更加重視學生的基礎性閱讀,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內涵的把握,最終實現閱讀能力的不斷提高。
二、通過教學手段的豐富來實現學生閱讀興趣的提高
很多學生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缺乏對閱讀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通過正確的方式來進行引導。在課文的閱讀之前,教師可以根據文章的主旨、文章的人物以及故事情節和總體的線索來實現問題的提出,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在閱讀之后進行思考和對文章進行復述,這樣就能夠在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還能夠實現文章主旨的把握。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地接觸生活,多看多想,實現閱讀能力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
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閱讀教學對學生想象力以及創造力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來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與解決,實現課文的總體把握和課文主旨的理解,最終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喬英亮.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5(03).
[2]王麗梅.淺議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途徑[J].學周刊,2012(1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