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丹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新時期語文教學的重點,為此,教師在教學時,應減少傳統(tǒng)教學中的教案教學法,用學案教學的方式進行。就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使用學案進行導學進行簡單的論述。
關鍵詞:學案導學;初中語文;預習
學案教學法不同于教案教學法,它指的是教師依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jīng)驗,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而編制的學習方案。即學案屬于學生學習的一種方案,如何讓學生在學案教學中更好地進行學習成為目前很多教師共同關注的一個問題。
一、設置懸疑,讓學生預習更加自覺
預習對于學生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學生只有很好地進行預習,才能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提前預知,才能在后期教師講課的過程中有目的、有選擇地進行學習。盡管預習是學生自己學習,但教師一定要為學生選擇一些興趣點,讓學生更加自覺地進行預習。
比如,在講授課文《奇妙的克隆》時,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為學生預習增添懸疑:“大家都熟悉電腦,假如我們創(chuàng)建出一個文件夾,然后想再創(chuàng)建出一個一樣的,我們應該怎么辦?”“克隆。”學生回答,“對,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但是大家想過沒有,如果在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克隆,比如把一直活蹦亂跳的小羊克隆出來,或者把你們自己克隆出來,世界將會是什么樣的?”學生進入激烈的探討之中,隨后教師說:“下面大家預習一下課文,嘗試回答以下問題。”
二、巧妙解答,讓學生學習更加自主
在學生進行學案學習前,教師要為學生布置一些學習的計劃和安排,而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一些困難,面對這些困難,教師如何幫助學生,是置之不理,讓其原地徘徊,還是直接將答案告訴他們,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其實兩者都不應選擇,而是應該巧妙地進行引導,做到點到為止,從而讓學生獨立地將學習進行下去。
比如,在講授課文《最后一課》時,教師給學生布置了以下自學任務:“(1)閱讀全文,并將全文大意概況出來。(2)小弗朗士、韓麥爾分別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3)文章開頭為什么說‘又出事了?”面對這幾個問題,教師在四周巡視時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對最后一題猶豫不決,不知從何處下手,于是教師并沒有馬上將答案告訴大家,而是這樣引導學生:“我家最近電一直都不穩(wěn)定,經(jīng)常停電,昨天又停電了。這里的又和文章中的又作用一樣嗎?自己好好分析一下。”教師沒有將答案告訴學生,而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選取一個例子,讓學生意識到“又”字的使用是為了強調(diào)次數(shù),同時也是著重強調(diào)現(xiàn)在的事情。
三、分享技巧,讓學生作業(yè)更加透明
班級中學生有很大的差異性,同一班級中的學生在學習成績、
學習能力、學習方法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正是這種差異導致班級中學生的學習成績有很大分歧,面對這些分歧,教師如果能夠讓大家在學案學習過程中分享出來,那么對于全班學生來說,都可以互相補長取短,尋求共同進步。
比如,在講授完課文《桃花源記》時,教師給學生布置的學案為:“先朗讀課文,然后對照譯文進行理解,最后背誦全文。”當整堂課結束后,很多學生都只進行到第二步,即對全文有一定的理解,但很難將全文背誦完,只有三名學生能順利地將全文背誦出來,于是教師并沒有批評大家,而是這樣引導學生:“我剛才仔細觀察了,大家都非常努力地進行學習和背誦,但仍然只有這么三位同學能將全文背誦下來,可見這個任務是多么的困難,但是這些同學用什么方法背誦出來的呢?我們請他們跟我們分享一下吧?”于是這幾位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的技巧:“我理解一段背誦一段。”“我把文章抄了5遍,邊抄邊背。”“我將整篇文章情境再現(xiàn)在腦子中進行背誦的。”三種背誦方法分享給大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試著選擇一種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背誦,并鼓勵大家別人能完成的,大家一定能完成,第二天班級中所有學生都順利將文章背誦出來了。
總之,學案教學法是教師為學生設計一個自主學習的方案,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應多給予指導和引導,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順利完成學案學習內(nèi)容。
參考文獻:
王濟英.淺談初中語文學案教學面臨的問題以及應對策略[J].成功,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