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秀華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作為新課程教育理念載體之一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猶如陣陣春風飛遍了城鄉課堂。由于我連續四年擔任初中畢業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反復的練習讓學生感到厭煩,缺乏學習興趣,針對這一實際我對練習課中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了實踐,下面我簡單談一下在練習課中合作學習的幾點嘗試。
一、因材制宜,建好小組,為全員參與做好基礎
小組的組建,一般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來劃分,每個小組好中差搭配,這樣小組間的競爭才公平,而我在練習課中打破了這種分組原則,按照“組內同質,組間異質”劃分了小組,這樣就把優等生分到了一起,后進生也分到了一起,那么如何解決小組力量的不平衡呢?我的方法是優等生的4個小組之間,中等生的4個小組之間,后進生的3個組之間分別為競爭小組,這樣問題就解決了。而且通過實踐,這樣分組反倒解決了后進生的依賴問題,優等生也有了切磋的對象,每個組都有共同的話題,相互討論,共同進步,特別是后進生,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反而發揮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他們會主動跑到前面問基礎好的同學,而且他們也是課堂上被發言的學生提問到次數最多的,在課堂上他們最不敢懈怠。
二、量體裁衣,為課堂全員參與找準突破口
為了避免學生認為只要做好前置作業的某一部分課堂上能夠展示就行,其他部分不用認真思考的僥幸心理,在將任務分配到組時,分配時間定在課前幾分鐘,分配方式也靈活多樣。我常用的有三種:第一種,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選擇準備展示的部分,當然自選也要有一定的次序,一般按照小組力量的強弱,由弱到強依次獲得優先權,第二種根據題目的難易由我或課代表指派主展任務。第三種小組長抽簽的方式來決定。這樣每一節課學生都感到非常新穎,都特別期待哪一部分內容以自己小組為主導,領到任務的他們有的一看是自己擅長的部分就表現得非常興奮,有的一看,是有挑戰性的部分就馬上進入了激烈的討論。為了不打擊學困生的積極性,我還規定如果分到的任務覺得完成起來實在有難度,可以在展示前去請教其他組,也可以在對方愿意的情況下互換任務,還可以找老師幫忙。在這樣的要求下,后進生也不再害怕發言了。
帶著新課程改革濃濃的春意,沐浴小組合作的縷縷陽光,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藝術,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打造情趣橫溢、活潑愉快、全員參與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