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紅
摘 要:目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中面臨著教育、學習和心理上等多方面的突出問題,不僅關系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的穩定發展,還關系到“中國夢”的實現,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刻不容緩。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和政府等多方面協調合作,共同構筑起面向“留守兒童”的一整套完備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關鍵詞:留守兒童;教育;探索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形成因素及現狀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的前進、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大規模的農村人口流入城市,出現了以就業為目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或發達地區大量流動,而且規模越來越大,被稱為“民工潮”,隨著“民工潮”的出現衍生了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農村出現了一個新的特殊兒童群體——“留守兒童”。
二、我校留守兒童的基本狀況
我校屬于典型的農村學校,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人多地少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農村富余勞動力越來越多,選擇了進城務工的生存發展道路。經調查,學生中“留守兒童”占到80%左右。目前我校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隔代監護,即由祖父輩監護,祖父輩們多采用溺愛的管教方式,較多地給予物質、生活上的滿足和過多的寬容放任,而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導,觀念不一樣,“代溝”明顯,難以相互溝通。第二種類型是:上代監護,即由父母的同輩人,由于監護對象并非己子,監護人在教養過程中難免有所顧慮,不敢嚴格管教,容易養成兒童任性的心理行為。
三、教育“留守兒童”的基本策略
1.要求家長努力承擔起教子之責
2.學校加強管理,施以愛心
3.建立網絡,共同協作,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總之,父母應轉變用以往的教育觀念,注重與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一個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家長的教育。“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成為當前社會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讓我們攜起雙手,從現在、時時、處處、事事關注留守兒童!
營造一個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環境,對于家庭、學校和政府來說,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相應措施,才能使“留守兒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讓他們和同齡人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進而使外出務工人員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的現代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