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偉珍
教學過程不僅是認知信息的交流過程,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過程。積極的情感會激發師生教和學的熱情和潛力的發揮。反之,消極的情感則會從負面影響教育教學的效果。因而,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樹立科學的學習動機等情感因素在日常教育教學中能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如何發揮師生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
一、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古人云:“親其人而信其道。”教師和學生構成了教與學兩個重要的方面,學生的學科情感常取決于對任課老師的喜好。師生關系是一種很特殊的關系,它融合了父子情、母子情、朋友情,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除了過硬的教學水平,更加需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首先,要融入學生中,學會換位思考,真正理解和了解學生。其次,要有耐心,面對犯錯學生時,要充分了解情況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后,要多關系和鼓勵學生,每個學生都有好的一面,作為他們的老師,我們應該關注學生的各個方面,多發現他們的好處,并適當地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潛能。
總之,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我們教師就要更多地關注學生,走到他們中間去,和學生打成一片,讓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忘記你是他們的老師,而是把你當作他們的知心朋友。
二、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
一名優秀的教師,一定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具有良好的師德、無私的愛心和寬容心,有淵博的知識、教學智慧和管理能力,更應該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敬業愛崗,愛生如子,不斷提高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教師除了精通自己所教專業的知識之外,還要有樂觀的情感和健康的心境,還能結合教學內容談古論今,有一定的教育機智,通曉一些人生道理,被學生看成是理想的榜樣、智慧的化身。學生愿意接近什么都懂、什么都會的教師,教學智慧和管理能力體現在日常的教學和生活中的某些技巧和細致的藝術,使學生在教師的魅力下更好地學習、更好地成長。
三、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1.要重視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
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從根本上說,任何一個好習慣的培養都不會是輕而易舉的,因此,我們一定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尤其,我們要寧少勿多、寧簡勿繁、寧易勿難。先找一個比較容易做到的,做起來有興趣的,很快就能嘗到甜頭的,而且能不斷受到自己和周圍人激勵的習慣開始,而且下的功夫要大一些,花的時間要長一些,這樣就容易成功。第一個習慣養成了,一定會使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既然是好習慣,它就會在你無意識中自動為你管理,為你服務,而且為你效忠。
2.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奮斗精神、合作精神
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奮斗精神,比如讓每個學生回去了解父母親辛酸的創業史,了解他們的艱辛的奮斗史,學會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激發學生對父母的責任感,從而培養他們對社會的一種責任感。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奮斗精神、合作精神,這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良好品質,也是一個健全人格的標志。
3.各科教學中滲透對學生的德育
教師的基本職責是教書育人,因此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應注意德育的滲透。政治課上,可以對學生進行民主與法制的教育,使學生成為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歷史課上,可以通過中國近代史的教育,讓學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語文課上,可以借助一些優美的課文培養學生的良好
品質。
四、樹立學生科學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指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導致行為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這一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形成的驅動力越強,學生學習就會越主動,就越想學,越容易養成專心、認真的好習慣,在碰到困難的時候容易堅持,喜歡想辦法去克服,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大。
1.設立遠近合理的目標
要為他們設立合理的目標,目標不能太高,否則他們無法達到;目標也不能太低,讓他們感覺到沒有什么意思;合理的目標是讓他們付出努力后就取得成功。也即常說的“跳一跳摘到桃子”。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想成功的欲望,從而激發出他們較強的學習動機。
2.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我們要創造條件、創造機會,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感覺,這樣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就敢于挑戰,容易增強學習的動機,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同時,一個點頭的動作、一個微笑、一個激勵的眼神或一句簡單的表揚,都能產生積極的強化作用,能促進學生進一步努力學習,向新的目標邁進。
3.引導學生正確歸因
要引導學生進行正確歸因,幫助他們認識到學業成功歸因于能力、努力或學習策略的使用,這樣有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用自己的積極的情感情緒去誘發和激勵學生的情感情緒,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也只有以情感培養情感,才能把愛傳遞給學生,從而使情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最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