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
摘 要:生本教育是以學生為主,為學生好學而加以設計的一種教育形式,是素質教育推行實施而產生的一種有益的教育理念,基于生本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就是生本課堂。對生本課堂的組織形式、內容設計加以研究,并對生本課堂的幾個誤區進行分析,探索生本課堂的改進措施,以促進生本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生本理念;生本課堂;誤區;改進措施
針對生本課堂存在的幾點誤區,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極力避免,從而真正發揮生本課堂的活力與效力。
一、生本課堂的組織形式及內容設計
1.生本課堂的教材加工處理
生本課堂主張無為而為,少教多學,以學定教,但對于教材又不能不管不顧,教師要在充分尊重教材重要性的前提下,合理加工處理,在教材涉及的內容上加以延伸,找出能夠激發學生思維能力提高的關鍵點,注重教材的生發性。如,采用明確重點、調整順序等處理方式,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遵循“循序漸進”的理念原則,將教材的知識點重新排列,在教材的講解上,貫徹精講、選講及串講相結合的方法,力求教材的精煉性,給學生留出更多的自主支配的學習空間。
2.做好前置性預留布置,綜合運用情景及案例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前置性作業是輔助生本課堂開展的有效手段,教師在進行前置性作業的布置時,注重預埋進能夠激發學生思考的問題,使學生能夠帶著問題進行新課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在進行前置作業的布置時,要在簡單的基礎上突出思維的發散性運用,同時兼具趣味性。
在教學方式上,教師要綜合運用情景及案例教學的方法,做好引導,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如,在進行《黃果樹瀑布》的學習時,首先可以由李白的古詩《望廬山瀑布》引出,在對黃果樹瀑布加以介紹前,可以詢問學生是否見過瀑布,讓有參觀經歷的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之后教師可以結合圖片展示,營造出瀑布傾瀉的情景。教師應著重讓學生自己體會出大自然的生機活力及瀑布的壯美景色,在此基礎上,可以適當加以引導,可向學生提問:“現在這樣美麗的地方為什么不多了?”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如學生回答中涉及環境污染,教師再行加以歸納,既培養了學生欣賞美的能力,又能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其從小樹立環保觀念。
生本課堂講求學生在自身的探討及實踐中獲取知識,而不是教師簡單將答案加以傳授,因此,必要的案例教學既能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是可行的生本課堂內容設計之一。如,在進行英文教學時,涉及一個完整形式的對話,教師可以采取相應的英文原聲案例,讓學生體會思考其中的詞匯使用及不同語境的語義演變,使學生在生動的氛圍中深化學習效果。
3.注重學生的討論,通過組建學習小組促進學生共同提高
生本課堂注重學生個體能動性的發揮,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教師應在給學生留出更多自主性的同時,讓學生通過表達個體意見,達到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的最終目的。要保障學生討論的有組織性,可以組建學習小組,對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再由全班集體討論,最終得出結果。如,對一個歷史事件的學習,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果這一歷史事件沒有發生,或者發生時間不同,會對后續歷史產生什么影響?然后學生通過討論,每個個體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后,深化其邏輯意識和思維擴散能力。
二、生本課堂的常見誤區及改進措施
1.針對生本課堂中教師疏于管理的問題,教師應積極發揮引導作用
生本課堂的實施離不開教師的及時引導,而有的教師簡單認為生本課堂就是放手讓學生自由學習,在管理上過于松散,沒有加以及時引導,課堂紀律難以保障,使生本課堂流于形式。對此,教師要對生本教育加以全面認識,了解自身在維持課堂秩序,引導學習小組討論中的重要性,在進行小組討論時,制訂出明確的目的,在討論的次序及規則上向學生講明,從而使學生能夠在有序的討論中真正沉淀形成自己的思考,而不是表面形式的你一言,我一語。
2.針對少教多學變不教多學的問題,教師要注重講解的精練及教學方法的更新
生本課堂主張采用教師少教多學的理念,但少教并不等于不教,但在實際生本課堂實踐中,出現了教師不講,全程放手學生自主學習的現象。對此,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興趣的激發,采用精講的方式帶出能夠讓學生思考的要點、重點,讓學生在討論中既鍛煉了思維能力及探究能力,也實現了對要點、重點的領悟。此外,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及時調整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加強生本課堂的反思,摸索不同階段適合學生的新型教學方法。
3.針對學生產生的教師主導的學習認知,實現師生關系的平等、互動、和諧
生本課堂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學生在一開始難免會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禁錮,產生一種教師主導課堂的先入為主的意識。對此,教師要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對話,構建一種平等交往的新型師生關系,讓學生自愿接受生本課堂模式,從而形成一種民主融洽的氛圍,在互動交流中實現教學相長。
在教師對生本課堂加以管理時,要從傳統的權威管理向和諧管理轉變,在學生的“靜”“動”把控上做到收放自如,真正發揮出生本課堂的巨大教學潛力。
生本課堂是基于生本理念的有效實踐形式,是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在充分肯定生本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學生慣有的一些學習依賴性及傳統教育方式下的學習惰性依然存在,對此,教師應做好生本課堂的引導角色,教學中不斷拓展新思路,改善新方法,真正借助生本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陳韓峰.預設生本課堂開發生成資源[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3(9).
[2]李春霞.歷史課堂生成性資源的開發[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0(9).
[3]徐銀梅.小組合作學習與“生態課堂”[J].小學時代:教師,2012(10).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