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榮哲
數學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不是消極的容器,要使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財富,必須自己主動學習,并經歷一次次的“互動”,只有這樣,才會真正掌握知識、技能與思維方法,才會真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生動、活潑地發展。
一、營造“自主、互動”的氛圍
1.創造愉悅和諧的課堂環境
課堂教學除了知識交流之外,還有情感交流,教學活動是在知識、情感這兩方面相互作用、互相制約下完成的,只注重知識的講解,而忽略情感交流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的。師生這種情感的交流,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形成愉悅和諧課堂環境的基礎。因此,在教學組織中,教師要放下架子,以平等、和諧的態度面對學生。
教師微笑的面容、愛撫的目光,給課堂定下一個愉快而安詳的基調,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心理環境。
2.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要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教師就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相一致的知識背景。
例如,我在教學一年級求兩數相差是多少的應用題時,例題是:“張大媽養了7頭大豬,3頭小豬,大豬比小豬多幾頭?”學生手中的學具綠棒和紅棒的事例,先擺7根綠棒,再擺3根紅棒,先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學生提出:(1)紅棒和綠棒一共有多少根?(2)綠棒比紅棒多幾根?(3)紅棒比綠棒少幾根?問題(1)學生已經學過,直接口答即可,著重抓住問題(2),讓學生展開討論,你有什么辦法解決嗎?引導學生結合實物比較,然后提問,如果紅棒和綠棒都有很多,這樣比較方便嗎?引導學生看線段圖,在此基礎上概括出求兩數相差的辦法。這樣呈現例題既能使學生感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又可以引導他們從多種角度思考和提出問題,為學生的自主探索創造了條件,提供了可能。
二、提高“自主、互動”的教學效率
1.采用分層教學,使各種水平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一個班有幾十名學生,學習中存在差異是正常現象,為了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我在學習小組編組時,把學習困難的學生分布在各個小組,讓他們與同學充分接觸不孤立,平時對他們多關心,及時予以輔導,使他們同樣能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從而樹立學習信心。另外,作業設計應有梯度,使不同的學生分層練習,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2.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商不變的性質”這一課時,先出示口算題8除以4,16除以8,讓學生口算,得出商是2,接著請學生編幾道商是2的口算題,每個學生能積極動腦,主動參與,然后,要求學生同組合作討論:“編什么樣的題,商是2,你有什么訣竅嗎?”從而進一步探究出商不變的規律。這樣,學生在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也得到了激發和培養。
三、設計“自主、互動”的訓練材料
1.設計開放題,培養思維的創造性
創造是學習的魅力所在,也是現代化課堂教學最顯著的特點之一,開放題的使用正好給學生提供了廣大的創造空間。
2.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利用幻燈、實物投影、課件制作等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在學生理解并能正確應用公式、法則等進行計算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用計算器完成比較繁雜的計算,如計算圓的面積,有時半徑是一個兩位小數,筆算比較麻煩,把時間花在大量的機械計算中,并不是科學的方法,所以應允許學生使用計算器。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態度和“互動”的學習方式,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成學習目標。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