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菁
摘要:準確生動的語言形象可使聲樂教學更好進行藝術表達,這也是歌唱技法的重要表現手段。語言藝術與聲樂教學的結合著重體現在清晰語言和悅耳聲音兩方面,歌唱實踐必須將二者有機結合才能體現音樂的完整性。為此,本文通過分析聲樂教學語言藝術的重要性,著重論述語言藝術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語言藝術 ?聲樂教學 ?音樂完整性
一、聲樂教學語言藝術的重要性
聲樂教學語言藝術不同于藝術作品中簡單以歌詞樣式呈現的歌唱語言,也區別于學術交流中的聲樂理論術語,對語言藝術的恰當應用是聲樂教學重點,可有效幫助學生高效學習,加深師生合作情感。因此,對語言藝術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是所有師生都必須直面和思考的問題。其中,優秀的演唱示范能力和較強語言表達能力是成為一名優秀聲樂教師必備的兩項素質,因為聲樂教學具有鮮明藝術性和技術性,聲帶發聲缺乏直觀特點,只有通過教師自身情感體驗總結進行語言傳遞,才能讓學生通過積極思維轉化為自己的歌唱方法。最后通過教師的直觀體驗,基于教學語言喻示幫助學生進行自我發音調節,通過對發音機體的糾正,讓學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歌唱發聲方法和個性特征。
二、 語言藝術在聲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精煉準確性
聲樂理論有其獨有的復雜性和系統性,教師要對抽象理論知識進行概括和提煉,并在有限課時內有效傳授給學生,這就要求老師語言表達必須具備一定的精煉準確性,只有這樣才能抓住聲樂課堂教學重點。比如:氣息下沉、擴張腰腹、立起后腰、雙肩下垂、前胸松弛、笑肌上揚、牙光打開等,這些精煉準確的語言便于學生接受,可操作性較強。但部分聲樂教師對教學賦予了極強生理色彩,例如甲狀軟骨、橫膈膜呼吸、額竇等一些生理學專業術語,雖然聲樂發生技能會涉及到很多生理機能,對具備一定聲樂基礎條件上的學生大有裨益,但對初學者卻是一大障礙。聲樂教學語言藝術不僅要具備一定精煉準確性,也要綜合學生自身認知水平,幫助學生更好提升。其中,成語式語言藝術是老師大浪淘沙后的結果,口訣式語言藝術是老師自身經驗二次整合表達的過程。
(二)辯證統一性
聲音與氣息,往外唱與向里吸,局部與整體是聲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三個關鍵點,只有讓學生學會正確平衡三者關系,才可能會達到不錯的歌唱效果。針對學生學習期間出現的問題,要辯證統一看待,比如高音問題,可能學生有頭聲位置,但氣息支持不足,也有可能是喉頭過于緊繃造成的結果,聲樂教師必須針對實際問題作出準確判斷,對癥下藥。聽覺的平衡性,看問題的客觀性,解決問題的全面性,思維方式的辯證性是聲樂教師教學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比如:強調高位置時要保持氣息低控制,強調氣息下沉時要保持高位置,強調喉嚨打開時要保持歌唱聲音的集中性,強調靠前唱時又要保持聲音的垂直性等。辯證統一的精煉教學語言可幫助學生更為準確的理解聲樂歌唱,比如針對松與緊的問題,就可用前松后緊,上松下緊,外松內緊的方式來進行講解。
(三)形象比喻性
聲樂教學的抽象理論用形象化語言表述出來是考驗教師專業素質的關鍵,聲樂語言藝術不同于其它學科,語言語義極具不確定性,學生難免會對老師的表述陷入迷茫狀態。但教師采用具體形象化的語言進行啟發式教學,就可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發聲狀態,比如可將日常動作應用于歌唱訓練之中,用吹皮球方法訓練氣息下沉問題,這樣腰腹擴張就不會把氣吸到胸上;用蕩秋千的感覺來訓練學生高音,依靠慣性“甩”出高音,聲音始終保持向前等;用向前唱、拉開唱、用腰唱等應用于單調的理論體系中教學效果更佳。其中,科學敘述真實情況的語言和形象比喻性語言是聲樂教學的兩種語言形式。實踐證明,形象的語言藝術更有利于獲取良好教學效果。當下不少教師認為只要對學生進行足夠的理論灌輸,學生就能理解其中奧妙,其實,這只是完成了教學授課過程的一半,要讓學生從根本上理解教師意圖還需形象生動的語言引導,尤其是針對抽象性極為強烈的聲樂教學。比如與發聲有關的肌肉大部分是非隨意肌,學生無法直接用意識去控制某一塊肌肉收縮放松,如果教師不能進行形象語言比喻教學,學生自身就很難準確掌握其中要領。著名聲樂演唱家卡魯索曾在講解《共鳴》一課中提到:我的腳趾都在共鳴。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伊麗莎白·舒曼曾在講解《喉嚨運用》一課中提到:喉嚨就像煙囪,需要完全放松,歌唱就像吹口哨或吹號。
(四)中肯鼓勵性
鼓勵的語言藝術是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技巧,可使教學效果達到事半功倍效果,教師只有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學生進步。學生在實際聲樂學習過程中,對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問題會使其產生自卑感。任何一門藝術都是長期循序漸進的過程,對藝術概念的理解更需要不斷摸索,教師鼓勵可有效幫助學生走出學習瓶頸期。鼓勵性語言的使用也要因人而異,因為有時老師的一句話就可能會對學生產生莫大的影響,比如“再試一次,你可以做的更好”、“別擔心,多練幾次一定能夠做到的”等鼓勵性話語要經常使用。與此同時,也要注意不可在教學中對鼓勵話語一味使用,必須與中肯的批評指導相互結合,這就是教學中的語言藝術。否則一味鼓勵會使學生片面看到自己的進步面,忽略自身理解存在的不足之處,中肯批評有利于加深師生感情,完善學生知識結構,加深“錯誤”印象,逐步養成能夠認識自己長處、善于發現自己不足的學習態度。
三、結語
綜上所述,語言藝術在聲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一個化被動為主動,化抽象為具象的一個過程,教師根據自己平生演唱經驗通過通俗的語言記錄或表達出來,幫助學生更好了解和運用自己的發聲器官,逐步達到歌唱標準,這也是本文探討此主題的目的和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馮元元.試論我國當代藝術歌曲的語言藝術及其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清華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2).
[2]張雪麗.中國藝術歌曲中語言意境蘊涵的分析與詮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06).
[3]劉文榮.“絲不如竹,竹不如肉”——論聲樂語言藝術之美及四大系統[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03).
[4]康樂.中國近代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D].開封:河南大學,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