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功
(磐石市第二小學,吉林 磐石 132300)
小學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小學生,為他們接受上一層次乃至更高層次的學校教育打好基礎,為他們將來走向社會能夠成為各級各類的專門人才打好基礎,所以,小學階段開設的所有課程都很重要,都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奠基教育,體育課教學也絕不能例外。但是,小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是不足的,小學生的體育能力是有限的,作為小學體育教師的履職盡責必須同時在啟蒙培養小學生的體育意識和體育能力上下功夫。進一步說,小學體育課教學就是要全面貫徹和落實黨的教育教育方針,面向未來,面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面向全體學生,立足當前,著眼未來,從每一節課做起,精心教導和培養孩子們,讓他們向一株株小數一樣沐浴著小學教育的陽光雨露快樂健康的成長。那么,具體說來,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來啟蒙小學生的體育意識與培養小學生的體育能力呢?
小學生們很喜歡游戲,也都喜歡體育課,在他們的心目中,體育課就是玩,學習其他文化課需要注意聽講,需要認真思索,需要做作業,很緊張也很容易感到疲倦,而上體育課可以活蹦亂跳地解放自己,可以快樂地和同學們嘻戲,這樣的感覺很暢快。可見,小學生們的體育意識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的體育意識往往停留在玩玩樂樂的層面,他們并不懂得上體育課也是在學習知識,同樣需要集中精力認認真真的學習,同樣需要集中精力聽老師講課,同樣需要反反復復地訓練他們不管喜不喜歡不管能不能做好的體育項目,同樣需要對他們進行體育知識掌握程度的考試……與之相關的很多對于體育課的認識問題在小學生的頭腦里很模糊,所以導致他們不能正確認識體育課,尤其不大明白體育課也是一門知識,進而,缺乏對體育課學習的熱情。
課教學有教材可以遵循,教師要在認真實施教材所設定的講課人物的基礎上,重視對小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通過灌輸式、體驗式、糾偏式、示范式等教法讓小學生們感受到為什么要學習體育知識,學習和掌握體育知識對他們的要求,激發小學生門學習體育知識的熱情。如有些學生在上體育課時對于自己喜歡的羨慕非常有積極性,而對自己不喜歡或不大能夠做好的項目不愿意學習和嘗試。尤其是女生,對于學習一些具體的體育項目有畏難情緒,不愿意學習也不愿意練習,怕被同學笑話,丟自己的面子。還有的學生怕苦怕累,怕弄臟了衣服等等。教師應該針對學生對學習體育知識所存在的思想問題進行點撥,需要利用體育課的相關知識和相關事例的講授來讓學生明白體育鍛煉的好處和問題解決的方法,可以通過教師的演示來讓學生看到技術要點,還可以通過學生間的相互幫助式練習來讓學生提高感受程度。小學生的思想意識不復雜,萌芽狀態的意識層面的問題及時糾正并不難,難的是教師是不是能夠注意到,發現問題后能不能及時地幫助他們澄清模糊認識,把正確的觀念播撒到他們的頭腦中。
激發小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熱情就是要給他們打下良好的體育意識的基礎。體育教師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努力培養孩子們從上好每一節體育課做起,扎實學習體育知識,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在體育鍛煉中提高身體素質,健康的成長,到成年之時能夠成為國人中的體育人口。
每名小學生都如同苗圃中的一株幼苗,需要精心呵護和施與給他們茁壯成長的條件,而且在他們的體內孕育著不同的能量,能夠及早地發掘和激活這些能量,就能夠為他們擁有自己的特長和發展自己的優長,成為專門人才。
小學體育教師要認真上好每一堂體育課,通過自己的言傳身帶讓小學生們喜歡上體育課,認真練寫并掌握每一個要學習要聯系的體育項目,擁有相應的體育能力。對于體育素質差的學生教師要做到不疏忽、不埋怨、不譏諷,要保護和激發他們對體育學習的熱情,熱心、耐心、誠心、盡心地幫助他們提高體育能力,在困難面前多鼓勵他們,在成績面前多激勵他們。教師還要有慧眼識珠的本事,畢竟有些體育項目需要有這方面身體素質具有潛能的人才,教師要能夠發現這樣的人才,盡己所能地培養這樣的人才和為發展國家的體育事業推薦這方面的人才。因此,在日常體育教學中可讓孩子們根據自身實際和興趣愛好,在班主任老師、家長和體育老師的幫助下,選擇一、二項體育運動項目作為自己從小就努力培養并終身受益的運動項目,而且能夠從中發現有培養潛力的學生,賦予他們能釋放潛力甚至成為這方面的體育運動員的基礎性培養。
總之,開發小學生體育潛能是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任務,我們每位體育教師都應該明白,要開發好小學生體育潛能的前提是適合少年兒童的特點;孩子自己特別有興趣愛好,積極踴躍參加;有培養前途和價值,有可能將來在這方面出成績。如果能達到讓每一個孩子從小都能選擇一項體育活動作為自己終身鍥而不舍的鍛煉項目,那么就不愁我國的群眾性體育活動開展不起來,每一個少年兒童都能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就不愁我國建設不成一個體育強國。
[1]朱喜艷淺談體育活動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吉林教育2015 (18)
[2]鐘玲 田徑課開展游戲活動提高教學有效性探討[J]才智2015 (05)
[3]楊忠偉 體育運動與健康促進[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12)
[4]季瀏主 體育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