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紅
(河北省灤平縣第一小學)
生本教育理念是郭思樂教授創立的一種教育思想,是基于中國古代的著名哲學基礎無為而無不為創立的,是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學生是具有認識能力的,學生能夠依靠自己理解知識、運用知識,但是學生的認知過程是不同于成人的認知過程的,成人的認知過程是先認識知識然后在運用知識,而學生的認知過程是在行動中產生對事物的認識,在行動中運用知識。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要圍繞學生展開,以學生的已有知識、情感和經驗為基礎進行設計,引導學生在課堂中自主參與,自主思考,自主建構知識。
合作學習是以師生共同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為后盾,以師生、生生的共同交流為主要途徑,給予學生獲得知識的主動權,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教學的三要素是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其中學生是合作學習的主體,教學內容是學生合作學習的主題,教師是合作學習的指導者、學生主體地位的突出是合作學習有效實施的關鍵,這里的主體作用不僅包括形式上的學生討論、學生展示、學生評價,更為重要的是學生思維的主體性,新內容的學習是以學生的思維為先導的,是學生的思維引領課堂的開展,引領課堂內容的廣度和深度。
合作學習和生本理念對學生的認識是一致的,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學生是具有自我認識過程中,課堂的中心是學生,這是生本理念和合作學習相互結合的基礎所在。生本理念貫穿在合作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合作學習的過程必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任何受教師思想和知識控制的小組學習都不是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踐行生本理念的重要教學形式,知識的習得,是學生在合作中運用小組共同經驗通過自主思考來習得認識,解決問題的。
合作學習的過程是貫穿生本教育理念的,也就是說合作學習是以學生的思考為核心的,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增加學生的體驗為目的的。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如果小學生在毫無知識準備的情況下參與小組學習,必然會造成學生思考的被動性,大多數學生會被動的選擇跟隨小組少數學生和教師的思考進行實踐行動,把小組少數學生和老師的認識結果機械接受,這樣就會造成學生知識的被動接受,成為形式上的合作學習。因此,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首先需要學生的自主學習,需要教師為學生設置前置性學習任務。
例如,在《認識人民幣》的合作學習進行前,教師引導學生搜集生活中不同面值的以1 為單位的人民幣,然后到超市買橡皮(橡皮是一毛錢),看1分錢、1 角錢、1 元錢分別可以買多少塊橡皮。其次,教師設定任務情境,快到母親節了,到超市為媽媽預選禮物,并記錄下禮物的價錢。這樣的前置性學習,一方面,將1 分錢、1 角錢、1 元錢轉化為實際生活中的實物,可以為合作學習中關于1 分錢、1 角錢、1 元錢之間的相互換算提供經驗和實物支持,促進學生的有效合作學習,同時母親節的禮物又為分角元的實際運用提供了豐富的案例,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習得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生本理念下的合作學習,其特殊性是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同伴學生的合作互動。因此,在教師知識、教師思想仍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學生學習的背景下,就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合作學習。這樣的合作學習不再是教師支配的學習,學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不是活動的被動參與著,合作教學不再是教師公開課教學形式豐富的手段,而是促進學生高效的參與課堂活動,自主地學習新知識,進行知識自主建構的重要支架和重要工具。
例如,在《認識時間》是與一年級上冊鐘表的學習相聯系的,這節課是引導學生使用5 分5 分數的方法讀取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學生了解秒、分、時之間的換算以及實踐的讀取方法,教師組織的小組學習理論并沒有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這時,教師改變教學方法,首先教師提供鐘表,由學生自由撥動,形象的了解時針、分針和秒針的運行過程,觀察鐘表上有多少個大格子,每個大格子由多少個小格子,然后以小組為單位了解時針、分針和秒針的秘密,以自己的上學時間,每節課上課、下課時間在鐘表上表示出來,這樣的情景創設迅速引發學生的樂趣,促進學生積極的學習新知識和進行時間認識的表示。
小學生的學習經驗是有限的,合作學習需要教師在學生思維發展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將課程內容分解為引導學生學習新內容的指導性問題,實現對新內容的分解和層次性,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展開新知識的學習。
例如,在《20 以內進位加法》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設計問題,肯德基推出兩款兒童套餐:A:原味雞9 元、小薯條7 元;B:上校雞塊6 元,熱牛奶5 元。小明想吃A 套餐,需要向媽媽要多少錢?應該怎樣列加法算式。9 +7 等于多少呢?對于小學生來說,解決這樣的問題靠學生的小組學習,不能夠突破已有經驗數數的束縛,這時就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引導學生將9 先湊成10,怎樣湊成10 呢,向7 根小棒中拿來一個1,這時7 分解成了1 和6,加法式子變成了9 +1 +6=10 +6=16。教師在邊動小棒的過程中邊進行引導,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基本了解20 以內加法計算的關鍵“湊十法”。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是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下開展的,合作學習必須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思想為基礎設計合作學習,以學生的思考為杠桿撬動知識的習得和運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要結合小學生的形象思維特征,設置前置性作業,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經驗和實物的支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合作學習,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
[1]張德光.穿新鞋更要走新路——生本教育下小組學習的思考[J].現代教育論叢,2006,(05):62 -65.
[2]王學軍.注重教育感性價值 激發自主學習動力——“生本教育”課堂教學思考[J].福建信息技術教育,2013,(01):62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