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朝文
(蘭州市第九十二中)
所謂“教學的生活化”,就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xiàn)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fā)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zhuǎn)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nèi)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在學習語文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在這樣的課堂里,語文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壟斷者,而是學生尋求知識過程中的合作者、引導者,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怎樣才能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呢?
1.語文課前指導,帶領學生有目有的體驗生活,做好課程的預習環(huán)節(jié)。語文教材是生活的記錄,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提前組織學生在生活中去預習教材,為課堂中再現(xiàn)生活奠定一定的基礎,并引導學生學會從生活實踐中積累經(jīng)驗,養(yǎng)成在生活中預習語文的習慣。如在教學《楊修之死》一文之前,我專門從圖書室搜集出一些有關三國時其的書籍和資料,借給學生,讓他們讀一讀,然后利用課余輔導時間以“故事會”的形式,讓學生講三國故事,學習并體會楊修、曹操等人的性格特點;最后,再讓學生自讀課文,聯(lián)系自己熟悉的故事理解課文。教學中,學生積極主動,而且對三國概況和課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點描述準確客觀。
2.讓課堂展示生活,在課堂中再現(xiàn)生活,從而深刻領會語言文字。課堂是學生生活的一部分,通過教師的課堂教學,學生可以體會到生活的苦與樂、感受到生活的悲與喜。教學時,教師要通過演示語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感染學生,通過課本劇表演再現(xiàn)生活等,讓學生通過再現(xiàn)的生活直接體驗、感受和領悟生活。如教學《皇帝的新裝》一文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初讀課文,進行了一場由我主持的朗讀比賽,然后又引導學生把課文串編成生動有趣的課本劇,分角色進行了表演活動,表演結束后,讓學生說出這樣表演的道理,并讓他們評價表演是否正確,神態(tài)、動作、情感是否到位。有什么好的建議。這樣以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以表演為形式,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3.讓課堂展示生活的本質(zhì)目的在于課后緊密聯(lián)系生活,使課堂教學向課后生活延伸,把課堂教學中學到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進一步消化、理解并運用。語文學習向課后生活延伸的方式多種多樣,有課本劇編演、影視欣賞;有調(diào)查訪問、參觀游覽;還有書寫體會、感受(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踐)等。如教學完《消逝的仙湖——羅布泊》一文后,為了讓學生了解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有位教師帶領學生去搞了一次社會調(diào)查,以此明確被破環(huán)的生態(tài)資源對人們?nèi)粘I畹挠绊懞臀:Γ撛趺刺幚怼⒃趺醋觯龑W生展開了研究性學習,并讓學生針對自己的所見所想書寫了調(diào)查報告和心得體會。這樣使語文教學走進了生活,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也就自然地融入了日常生活。
在語文教材的編排中,有的課文內(nèi)容距學生的生活較遠,這就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使學生學習起來覺得很抽象,不易把握,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面臨這樣的問題應該怎么辦了?我認為教學時應借助于情境的創(chuàng)設再現(xiàn)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引起高度注意,從而較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記得有一次聽了這樣一堂課,課題是一首古詩《觀滄海》的欣賞。該詩選《樂府詩集》,作者是曹操,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該詩的篇幅不長,容量也不大,但這節(jié)課的課堂內(nèi)容卻很豐富,學生參與積極,興致很高,氣氛非常活躍。原因就在于這位老師善于營造生活化的情境:他一開始不是急于講解詩的內(nèi)容,而是讓學生看了一些有關滄海的圖片,這些圖片主要是滄海波瀾壯闊,氣勢澎湃的畫面,接著老師又介紹了曹操到滄海時他自己的狀況,然后再借助詩歌的伴樂朗誦,將學生一步步引入詩歌的美妙境界,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體會詩人當時的心情。更可貴的是,他沒有停留在詩歌本身,而是在引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意境后再次拓展,讓學生從自身生活體驗去領會曹操那博大的胸襟,并對照反省,看看自己的胸襟如何,該如何達到曹操的那種境界。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欣賞詩歌的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學生的修養(yǎng)。
學以致用,語文也不例外。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是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正如《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的:“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語文知識應用到現(xiàn)實中去,以體會語文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因此,教師應積極構建生活化的教學體系,把課本知識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相結合,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主動地觀察、思考、分析,獲取新知,再用于指導生活實踐,解決生活中的語文問題,從而體會語文的研究、應用價值。這樣將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返回到生活中,不僅鞏固所學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增強了學習語文的興趣。
課堂小天地,生活大課堂。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無處不生活。讓生活成為語文學習的動力和參照,同時讓學生通過對語文的學習去關注生活,獲得各色人生經(jīng)驗,品位各色別樣人生。讓我們“展開語文與生活的雙翼,自由地飛翔”,在新課程指導下,使語文與生活雙贏。
[1]陳娟娟.“小課堂”與“大社會”——談語文教學的生活化[J].教育研究與評論,2011,(03).
[2]劉燦斌.融入生活給力課堂[J].行知教研,2011.
[3]黃旭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生活化策略之我見[J].教育論壇,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