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瑤
(湖北省襄陽市護士學校)
中職學生本身具備的醫護知識有限,基礎知識也極其薄弱,因此,僅憑借課堂教學中的短暫時間,根本無法滿足學生學習所需要的信息量,更談不上知識、經驗的積累以及綜合素養的提高。如此,則使得如何為學生開辟更多獲取知識信息的渠道和途徑,讓他們以足夠的知識“儲備量”繼續深入學習成為了教學的關鍵。課外作業在教育活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然而,由于很多中職學生潛意識里認為職教和普教存在著根本的差別,因此形成了輕視學習的心理,同時對課外作業也不夠重視。要消除學生的錯誤心理,教師就必須要從課外作業的設計入手,注重課外作業與學生的心理互動,把握課外作業與學生心理的辯證關系。對此,本文基于辯證的視角探索了中職醫護教學中課外作業與學生學習心理的整合。
對于很多中職學生來說,課外作業是一種負累,但也有學生將完成作業視作考驗自己的一種方式,因此,從辯證的角度來看,課外作業與學生心理之間是一種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
首先,它的對立面表現在了學生對作業的排斥層面,如有些學生在課外首先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將作業放在最后,這充分表達了中職學生的價值觀、學習意識、學習態度以及學習動力等極其匱乏,表現出了他們厭學、叛逆的心理。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歸結于學生對學習的認識,即以“學技術”“找工作”為核心的學習態度;同時也受制于職教學生的整體特點,即很多中職學生在普教中因成績低下或個性頑劣才轉向職業教育,這種整體素質勢必會形成一種不良氛圍,影響著學生的學習。
其次,它的統一面則表現在了課外作業與學生的學習需求相匹配層面。那么,什么是學習需求?學習需求是指學生心理上持續保持著的一種不平衡的狀態,這種不平衡側重內心認知更多的新事物,是有意識或潛意識中對維持個體發展所必須的客觀條件的反應。每一名學生都有學習的需求,然而這種需求是否大于學生對娛樂、上網、逛街、購物等活動的需求,是課外作業與學生心理形成統一辯證關系的決定性因素。
1.把握好作業布置的三個要點
要想讓課外作業達到預期效果,實現作業“效益”的最大化,教師就必須要把握布置好作業的三個要點。第一,要把握好中職學生的心理,不能一味的、周而復始的為學生布置繁重的作業,首先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如學生即將面臨考試,學習任務較重,而此時學生的心理肯定承受著較大的壓力,因此,此時的作業應以趣味性為主,讓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感受到樂趣;其次,要深入分析學生是否存在厭學情緒,結合學生的思想動態合理布置作業。在實踐中,教師可對學生們進行分組,定期測試,以測試結果作為分組和調整小組成員的依據。在分組的基礎上,按照各小組的差異布置不同類型的課外作業,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第二,要把握好作業的形式。在教學實踐中,作業并非僅是以文字性問題形式存在的,其也可以是一項活動,一個實驗,甚至是一個游戲。教師要把握好作業的形式,只有布置符合中職學生心理特點的作業,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作業也才能取得實效。第三,要把握好作業的內容,首先要結合學科特點,其次要與本課學習有關,最后要讓作業生動諧趣,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生搬硬套教材中的題目。
作業的內容形式有很多,關鍵在于如何能夠使其與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相匹配,與學生的學習需要相融合;同時,結合課程目標的設定,教師還需要讓課外作業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索。綜合來說,中職醫護教學中課外作業的設計應至少突出以下三項內容。
第一,能夠誘發學生進行深度思考。教師可將作業內容與課堂學習內容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醫護知識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課外完成作業的同時也會思考收獲了什么,讓學生每當完成一次課外作業即獲得一些技能,而非單純的知識。
第二,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將課外作業當作課堂教學的延伸。如“生命的細胞基礎”一課,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多種途徑和多種手段為學生們展示細胞在光學顯微鏡下的動態,細致并全面的向學生展現光學顯微鏡下的真核細胞的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及細胞核三個部分,表達視覺不同,細胞的定義不同,細胞的微觀結構是指光學顯微鏡下的細胞結構,而電子顯微鏡下所見到的細胞結構則稱為細胞的亞微結構等知識。在課后,布置的作業需要與課堂知識進行銜接,如“光學顯微鏡下的細胞具有哪些特點?能否運用上課所學的‘生命的分子基礎’知識為細胞下定義?”等類似問題來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進行探索。
第三,設計任務驅動式作業模式,提出任務,引導學生在課外自主學習。依然以“生命的細胞基礎”一課為例,該課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四個主題,分別是膜相結構、非膜相結構、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由此,課外作業布置也應當與這些主題相關聯,向學生們提出學習任務。例如,①解析細胞的膜相結構和非膜相結構、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概念、定義和內容;②通過實驗了解膜相結構的正常形態結構;③比較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分別從細胞大小、細胞核、核糖體、內膜系統和細胞骨架等類別明確其間的差異。
考慮到一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難以順利完成任務,因此教師可給予學生一些提示。例如,①細胞的膜相結構包括:細胞膜、內質網、高爾基復合體、溶酶體、線粒體、過氧化物酶體、核膜及小泡等;②細胞的非膜相結構包括:染色質、染色體、核糖體、中心粒、微絲、微管以及中間纖維。膜相結構和非膜相結構的概念口訣:①口訣“胞膜內融合腺泡過高”;②口訣“管死中心和中間體制”。
總而言之,中職院校醫護教學中課外作業的改革與創新應面向全體學生,并且滿足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需要。要讓學生更多的在課外參與實踐,感受實踐過程;要使中職醫護教學適應能夠新時代背景下的國人健康需求,能夠以科學的改革與創新,構建起全新的職教醫護教育體系,從而為我國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1]王慧敏.課外作業對學生學習心理的影響及實施原則[J].教育評論,1996,(06):29 -30.
[2]羅文君.中職學生課外作業管理策略初探——以《圖形圖像處理》課程為例[J].教育導刊,2013,(11):80 -82.
[3]夏友紅.中職英語學生課堂學習與課外作業之評價范例[J].職業教育研究,2011,(02):48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