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鑫
(四川省商業服務學校)
由于目前我國企業在用人要求上不斷升級,在中職德育實施方案中如何強化個體職業素養與思想政治基礎成為了相關檢驗機構極力關注的話題。德育課程對于不同專業學生課程完善輔助功效顯著,是落實法制教育、職業與心理健康指導細節的主要陣地。下文便針對中職德育課程中個體職業意識強化手段予以細化解析。
中職學生作為我國未成年群體的主要組成要素,可以說為我國后期產業大軍實力積累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大部分中職學生畢業后便直接步入社會職業生涯之中,職業素養與個體今后發展前景息息相關。在時代發展的背景下,涉及中職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工作已經面臨挑戰和威脅,實際上中職德育教學工作始終存在許多突兀反應。為了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就必須針對大多數的高素質勞動人員進行高技能專門訓練,爭取令其職業素養結構發生全面性改變,這對于實現國家科教興國與人才強國戰略具有重大的意義。因此,有關單位和人員必須科學重視中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
經過我國中職院校德育滲透過程進行細致觀察,有關階段規劃目標必須順利延展,使得學生在愛國主義思想穩固前提下擁護“黨”先進的領導方針,堅持一切為人民服務,保留適當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意識,在此基礎上個體價值觀、人生觀才會更加趨于健全。
首先,透過中職學生職業生涯格式進行系統規劃和認證,令學生合理掌握專業知識,同時秉承科學擇業觀與成才觀,進而在日常學習交流中不懈努力,保證后期相關事業的順利拓展。
其次,借助哲學人生理念解析,令學生領悟馬克思主義哲學和自身人生發展的密切關聯,全面參與社會實踐項目并吸取相關經驗。
最后,配合心理健康教育掌握不同學生的性格特征,盡量督促其在學習生活中加強與同學交流,并能夠及時參與到學習合作與競爭項目中去,同步提升應對求職就業和適應社會的綜合能力。另外,正確認識自我并形成樂觀向上的心態,正確樹立迎合自身發展的生活目標,養成自信、敬業、樂觀的心理品質,最終提升全體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職業心理素質。
中職德育課程引導模式重在體現教師主導地位以及學生主體價值,確保個體都能及時參與到啟發式情境之中,尤其經過不同社會角色扮演以及合作探究式思維調整,增強課堂感染力實效;教師有必要應用較為鮮活的語言修飾技巧,盡量利用豐富的事例和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調動個體實踐活動參與積極性;再就是加大教學手段創新力度,盡量應用科學技術,如投影儀、多媒體課件等加以輔助,教學效果必將因此提升。依照學生實際知識水準、結構特征以及生活環境加以系統解析,個體品德由此逐漸優化,進而貫徹寓教于樂指標。
經過調查報告和活動總結模式,使得學生獲得應有的心得體會。另一方面,教師有必要充分配合教學參考資料適當開發創新校園德育資源,進一步搜集優秀學生典型政治、文化素材。
中職學校從新生入學初始階段,就力圖讓學生明確自己具有“學生”“企業員工”的雙重身分。為盡快讓學生實現由中學生向中職學生的轉變,尤其是向一個職業人角色的轉變,學校應在對學生進行專業認識教育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到相應的行業和企業調研,并在此基礎上鼓勵各專業學生根據本專業的特點訂制職業裝。學校還可以對職業裝穿著規范細節進行專題講座,并要求學生在參加重大活動期間穿職業裝。職業裝不單單有助于消除學生著裝中的貧富差距,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著裝進行引導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改變中職生一貫的牛仔褲形象,也可以提升中職生的形象和氣質,強化其職業意識。
大部分中職生在進行階段學習質量評估環節中,時常會利用期末試卷分數和平時出勤狀況進行個人成績確認,此類手段不夠客觀,不利于學生積極性開放。真正落實評價模式改造任務,就必須徹底顛覆過往單一評價機制,實施多元評價手段并且適當克制學生死記硬背傾向,實際上就是將教師、班級、個人評價與社會實踐單位相關任何科學結合,保證成績評定能夠與個人品行表現順利銜接,以此穩固學生課內、課外活動融合績效。
第一,在評價學生德育課程進度過程中,需要全面穩定能力與知識細節的統一銜接效率,具體評價的范圍需要圍繞知識了解程度加以拓展,保證在知識實踐運用能力與學習品格方面都得以科學改造。具體的評價工作包括學生階段考核成績、家庭以及社會評價途徑等,其中教師在進行中職學生的德育課程完成效率評價上主要針對學習成果鑒定和學期評語模式加以補充;至于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工作,便是聯合自我反思與進步經驗總結等手段加以拓展。
第二,教師教學成果的評價。主要包括教師在課程結構上的精準定位、教學原則的貫徹以及內容理解層面上,特別是在先進教學資源和方法應用環節中,學生積極性由此被調動起來,教學效果顯得較為良好,教師可以在其間進行適當自我反思;必要時可征求其余教師綜合性建議,保證教學督導評估工作的順利進行。
第三,對學生行為模式予以客觀認證,具體就是科學評估學生人生成長實踐表現,督促其樹立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同時教師還應適當尊重學生主觀適應需求和個性差異結果。經過對學生不同實踐活動參與和行為表現結果綜合評價,關鍵時刻指出各種存在問題,使之明確今后應該努力的方向。
綜上所述,在中職德育教學環節中提升學生職業意識,主要聯合職業生涯長遠規劃與階段教學評估手段進行逐層拓展,進而為日后個體多元化職業發展廣開方便之門,杜絕一切瓶頸限制問題的滋生。
[1]姬建軍.以學生為主體就業為導向,上好中職德育課[J].商業文化,2010,(06).
[2]楊曉娟.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職業意識現狀差異性分析[J].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2011,(06).
[3]劉國軍.思想政治理論課滲透職業意識教育的實證研究[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1,(06).
[5]李曉波.國外職業生涯教育發展特色對我國高校就業指導的啟示[J].中國成人教育,2011,(01).
[6]孫珊珊.中職學生職業意識培養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