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志兵
(陜西師范大學成州中學)
1.導學案的設計有效地指導學生的課前預習。課前預習其實也就是學生的自主學習環節,學生之所以不預習,很大程度上是學生根本就不會預習或不知道預習什么或者教師授課不是建立在預習的基礎之上。有了導學案,學生在課前的自學過程中不再茫然,學生有清晰的思路,對知識點的形成和其中的重點、難點、目標,借助“導學案”完成課前學習。因此要將導學案提前發放,實行兩交兩改。對于課前預習的落實,在上課前將課前導學案收回,批閱學生的預習情況,將學生在預習中所暴露出的問題整理出來,便可以適當調整教案,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有的放矢。課后再收回批改,以督促學生及時訂正。
2.導學案可以更好地將課堂還給學生。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老師講,學生被動地聽。使用導學案教學可以一改老師單純地講,學生被動地聽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使用導學案后,每節課都是先讓學生根據導學案的提示自學、小組合作學習,老師要做的就是及時引導、啟發與點撥。可以真正實現從教師的講到學生的自學的改變,將會更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綜合素質等等。
3.導學案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合作學習是當今世界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導學案的實施恰恰使合作學習進入課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小組學習成為課堂的主旋律。導學案要求,要盡可能使問題在小組中交流、討論,由學生自己解決。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學會合作、體驗合作。小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主動參與機會,每個學生都有平等的機會在各自的小組中討論并解答問題,使學生由傳統課堂中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使學生由單兵作戰變為合作互助。這樣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我們要知道合作精神對于孩子們未來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4.導學案可以更好地解放教師。導學案教學改變了以往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從過去知識的傳授者、教學過程的控制者、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指導者、各種能力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的學上,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后,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自學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得到真正地激發后,課堂上老師就會很輕松。
1.由于受傳統課堂“以教為中心”教學思想的影響,部分學生還沒有能夠及時轉變學習觀念,缺少自主學習的習慣。課前預習不到位,遇到的問題,不思考,不討論,不查閱資料,也不問同學和老師,不能按時完成導學案,甚至部分學生的導學案是抄別人的。
2.教學中沒有把握好時間,總感覺時間不夠。一直本著盡可能讓學生聽懂,看懂會用的原則,講得過多,講得過細,老是不放心學生,生怕學生沒學懂,沒學好。老師越是這樣,學生越忽視導學案,導致學生自主學習跟不上,因此課堂并不是很高效。
3.學生本身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在小組討論中多數情況下都是優秀學生說,后進生聽,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很難關照后進生的學習情況,不利于后進生掌握學習內容。
4.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合作習慣。由于預習工作沒做好,部分學生對討論的問題不明確,看其他同學都在參與討論,而自己卻感到沒話可說,于是就會說一些和課堂教學無關的話題與同組同學討論,干擾其他同學,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卻不易發現,從而影響了小組合作的質量。
總之,課堂高效是教師永遠的追求。在教學過程中,只有不斷地尋找在導學案運用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及時改正和完善,才能使課堂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從而達到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