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柯亞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呂墅中學)
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抽象思維和計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每節數學課只有45分鐘時間,如何讓學生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接受教師的授課內容,獨立地完成課后的作業,最重要的是在這節課中會有哪些意想不到的收獲,這些都是初中數學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在基于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的基礎上,為了使課堂的效率最大化,教師在這節課要實現自己的教學目標,學生獲得某方面的知識,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得益,成為教育界深思的問題。隨著江蘇省教育部的課程改革,如何在較短的課堂45分鐘使學生獲得最大的收獲成為整個教育界面臨的挑戰。基于學生經驗的教學方式,在學生現有的學習基礎上,對學習的內容進一步擴展,這樣更能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每節數學課之前,教師都會創設一個情境,把這節課的相關內容通過具體的事物表達出來,讓學生的抽象思維具體化。但是有些情境的創設并沒有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既顯得與話題無關,又十分的枯燥。因此,如何豐富課堂值得深思。
對于數學教師提出來的問題,只是簡單地將這一個問題解決。我們經常會說到“舉一反三”,擁有這種學習的思維,在數學方面提高得肯定會很快。在學習課本的基礎上,首先要滿足的是如何升入一所好點的高中,這是無法避免的現實問題。
教師通過舉例一步步引導學生接觸新的學習內容,這本來是件好事。可是,在那么短的課堂學習中,數學教師不可能一直充當引領者的角色。簡簡單單的舉例,甚至是直接講課本上的例題,沒有簡單的引導,在這節課上的學習就顯得非常呆板。學生當然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習變得形式化。
數學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讓教學的內容動起來,不能太注重生活中簡單例子的導入,而忽略數學課堂中的本質要求,簡單來說,就是不要弱化側重點。數學課堂中的情境導入,不能只是為了情境,太注重生活的內容和本質,顯得太形式化。這樣學生就會覺得數學內容太煩瑣,從心底就產生了排斥心理,怎么還能學好知識呢?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對例子的產生雖然是源于生活,但是具有獨特的代表性,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還能夠觀察生活。
例如,在《豐富的圖形世界》這一章節,教學內容是:(1)觀察生活中的物體,認識基本的幾何體,感悟圖形由點、線、面組成。(2)了解棱柱和棱錐的特點。(3)知道幾何體的區別與聯系。學生已有的經驗是:在小學的時候我們已經認識了簡單的幾何體,認識了圓柱和圓錐的基本形狀。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中,教師會直接講解有關圓柱和圓錐的分類和有關計算。但是在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研究的背景下,數學教師的教學方式自然會改變:首先,在日常的生活中找到一些圖片,這樣就會讓學生感覺到數學是源于生活,那么在學習的時候就會認真地去觀察和探究。在認識了幾何體的形狀之后,隨之根據圖形先讓學生概括它們的定義,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樣更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思維,并對已有的知識點進行串聯,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有效的課堂導入就是通過數學本身的魅力,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的美感,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初中生在數學方面需要學習很多的知識和規律,所以,有效的課堂情境的導入變得非常重要,在課堂情境的基礎上,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教學的改革,培養學生掌握簡單的規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極其重要的。
例如,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具備一些數學思想。在以后的學習中,數學思想顯得尤其重要,貫穿中學的整個階段。大致包括:(1)函數與方程:解決各類計算問題的基本思想,是運算能力的基礎。(2)數形結合:側重于將數字轉化成圖形,簡潔明了。(3)分類與整合:從具體圖形出發,選取適當的分類標準對題目進行簡單的討論。(4)轉化:將復雜的問題通過這種思想轉化成簡單的問題。(5)特殊與一般思想:將抽象的函數或者模型用特殊的數字來表示。
綜上所述,基于學生經驗的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實踐研究只有得到有效的落實,盡可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江蘇省作為教育界的大省,在這方面的努力應該更加突出。
[1]武巋.數學教學中變式教學的理論探索[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6(08).
[2]藺春蓮.如何使中學數學中的抽象問題形象化[J].甘肅教育,2010(20).
[3]王信華.優化數學教學,培養創新人才[J].學生之友:初中版:下,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