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然
(重慶八中)
班級是學校開展教育工作的基本單位,而班主任則是班級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在同一個班級的學生中,一開始就客觀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差異,比如家庭經濟條件的好壞、學習成績的優劣等。作為班主任,要使每位學生都有進步,讓每一位學生都信服你、尊重你,必須用“心”當班主任。
有人說,教師工作是一個“無底洞”,有看不見的深度、摸不著的廣度。作為一個有志于教育的現代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為了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就必須有正確的教育觀、價值觀、質量觀和人才觀,有教書育人、以身立教的社會使命感,從而安心立教,對待工作盡心盡責。
作為一個班主任,對班上每一位學生盡可能地了解,比如他們的家庭情況、性格特點、課外喜好、優缺點等等。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要具有創新精神,大膽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每位學生參與到管理中來。班級管理可采用多條管理途徑的方式:(1)班長負責情況下的班干部一條線。也就是有班上學生選舉成績好、表現好的同學當班長,由班長組織班干部,形成班上強有力的領導集體,總管一切班務(學習、生活、衛生、紀律等),并及時向班主任匯報情況;(2)周副班主任負責制。副班主任由班上學生輪流擔任(每周一個),盡量鼓勵沒有擔任班干部的學生擔任,讓他們體會一下管理別人的滋味,從而想到自己該怎么做,要求第二周班會課時要發言,對上周情況進行總結,也能鍛煉學生的膽量。
管理班級各有各的方法,但是,只要我們能盡最大可能發揮學生的管理能動性,就能鍛煉學生的能力,又使班主任感覺比較輕松,班上容易形成較強的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
初中生處在十幾歲的年齡,思想上不太成熟,在學習和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總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思想上想不通,這就需要班主任去了解、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幫助同學處理各種問題,排除學生學習道路上的障礙。
班主任在教學以及處理各種事情的過程中,對待每一位學生一定要平等相待、一視同仁。尊重是理解的前提,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應是相互的,師生間也是如此。教師認真備課、積極輔導就是對學生的尊重。與普通學生相比,后進生更渴望老師的理解尊重。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或課外輔導的過程中,應適當對后進生多一些關注;在各種活動中,要注意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及時提出,給予熱情的鼓勵。這些做法,能在潛移默化中促使師生之間的溝通,架起理解的橋梁,有助于全班學生的共同進步。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班主任要真心誠意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做到以情動人。唐代詩人白居易說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唯有熾熱的感情,才會使“快者掀髯,憤者扼腕,悲者掩泣,羨者色飛”。唯有真心,才能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才能與學生在思想上產生交流,心理上有了溝通,心靈上引起共鳴,學生才能敞開心扉,將內心袒露無遺。在談話過程中,如果班主任帶有厭惡的情緒,甚至皺一皺眉,有一點走神,學生都會敏銳地覺察到。若讓學生產生一種被輕視、被愚弄的憤怒,就會引起師生間的對立情緒,影響談話效果。找學生談話時,要態度和藹,給對方以親切感、實在感,要傾聽對方的訴說,讓對方把心中的體驗、感受、困惑、疙瘩、怒氣、憂愁盡情地傾訴出來;不要隨意打斷對方的話語,要與人為善,正面引導,鼓勵幫助;不要高聲訓斥,挖苦諷刺,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這樣學生才會為之傾心,與之交心。
能否成功地轉化后進生,往往是班風好壞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是衡量一位班主任工作成果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標志。對后進生的轉化歷來是十分復雜而且需要耐心的。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后進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轉化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大多數后進生大可不必大發雷霆,更不能隨便開炮和反復批評,因為他們的自尊心都很強,極有可能不接受,甚至會頂撞,教師應該有真心、細心、耐心,心平氣和與他交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對于個別后進生,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經常“纏”著他,與他談話,有朝一日他感到煩時,或者是他被我們的真誠感動,他就會干脆安下心來認真讀書,省得老師成天找自己的麻煩。所以,對于后進生,我們要有耐心抓,反復抓,時時抓,以誠抓,以情抓。
老師和學生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兩個主體,學生在學習、生活、思想上所產生的問題很多需要得到老師的幫助,學生在向老師求助的時候,老師一定要注意方法。比如說,一個學生的父母經常吵架、打罵,甚至由于孩子的一些事情到學校吵,老師千萬不能認為學生就是一個壞學生而對學生不理睬,或在語言上給予諷刺。實際上,這樣的學生更需要老師的關心、愛護。老師在處理這種問題時,可以換角度思考一下,如果我是這位學生,父母到學校來鬧,我也不希望這樣。如果老師再批評我,我會更難受的,但是,老師來關心我,我會覺得老師比父母更好。
現在的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對此,我認為教育學生不要把學生叫到辦公室嚴厲訓斥,而要采取以心換心、循循善誘的教育方法。對于屢次犯錯誤的學生,也要耐心細致地說服教育,講清犯錯誤的原因及危害。相信在老師火一般熱情的關懷下,就是塊頑石終究也會熔化的。對于學習上一時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不諷刺歧視他們,也不把家長請來告狀,而是熱情幫助他們分析成績不理想的原因,主動為他們補課,讓學生結成對子,互幫互學,這不僅能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而且能取得思想教育方面的良好效果。
班主任是塑造學生靈魂的工程師,班級開展的一切活動的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和造就“四有”人才,班主任的工作千頭萬緒,但一切都應以德育工作作為最基本、最重要的環節,因為這是我們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特征,也是我們一切教育活動的方向、動力和保證。而德育工作的開展,需要班主任用“心”去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