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潤澤
(江蘇省淮安市清河實驗中學 淮安市 223001)
新課改提倡一切教學均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在“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內涵之下,由于學生成長、教育環境的不同,導致其對學生的態度、興趣、接受能力、智力、動手能力等方面均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這也直接導致了學生在初中物理學習過程中,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我們必須在承認、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前提下,對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模式以改變與創新。而差異化教學既能達到因材施教的教學目的,同時,也能夠有效的調動學生們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物理教師還可以客觀地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有的放矢的進行差別化教學,進而促使每個學生均能“揚長避短”而獲得最佳發展。
客觀而言,初中學生無論是在物理基礎知識、個體約束能力、學習興趣等方面均存在著不同,這也進一步導致初中學生會對不同的新知識、新事物的接受、學習能力方面存在著不同,如果物理教師仍然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這必然會導致教學實效性大大降低,甚至還會導致一些初中學生對物理學科失去學習的興趣與動力。差異教學是基于學生差異、滿足學生個別需求,并以全面促進學生在原有知識水平基礎之上得到應用的、更多的發展。通過差異化教學模式,教師既可以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培養、引導學生們積極地、自主的進行學習;同時,也可以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地發揮出自身的特長,使之感受到肯定與激勵,并在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同時,體會到探究與成功的喜悅,進而不斷地增強其學習興趣與信心。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必須客觀地理解、面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并全面了解、掌握學生們的課堂表現、考試成績、知識水平、動手能力、探究意識以及領導才能等;并以此為基礎,將學生們分為不同層次或是合作學習小組。物理教師須在立足于差異化教學之上,以“同步發展”、“共同發展”為原則,使得學生的特長得到得最大程度的發揮與提高,同時,也可以逐步縮小學生之間物理知識的差異,進而達到“因材施教”、“共同發展”的目的。
在初中物理課堂上開展差異化教學實踐時,重要在于如何構建不同的教學梯度,使得物理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設計等均應具有適宜、合理的“層次性”。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在教學規劃中,客觀地結合學生們的個性差異,制定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并教學過程中,合理地創設不同定的教學情境,引發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基礎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與關注度。如,對于較低層次的學生要引導、培養他們迅速獲得學習物理學科的信心與興趣;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物理教師則可以通過逐步深化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目標,來培養學生們學以致用、動手操作的能力。物理教學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也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如對低層次的學生而言,重點要逐步提高他們了解、理解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與公式;而對于中等層次的學生則可以側重培養他們的公式的應用能力與解題能力;而對于層次較高的學生而言,物理教師則可以設計、選擇一些需要運用綜合方法才能解決的實際應用問題,同時,也可以加強對他們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初中物理差異化教學既要考慮到學生學習能力、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動手實驗能力,更還要全面觀察、了解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與心理接受能力。由于學生成長環境、心理接受能力均有不同,這也直接導致其對學生對教師知識接受能力、心理接受能力會存在著客觀差異。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進行差異化教學的同時,更應重視如何對學生學習成效采取更為客觀、更具激勵作用的評價;并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實施“差異化”教學評價。如對學習成績不理想、內向、不善交流的學生進行評價時,應以表揚、鼓勵等評價方式為主,正確引導致學生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小組交流與討論等,使之不斷在教師的鼓勵下獲得學習物理知識的信心與動力;而對于學生成績較好、性格開朗的學生,教師則可以通過肯定、激勵等評價方式為主,提高其創新、探究、競爭意識,使之更上一層樓。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差異化教學,既需要教師設計出合理的、適宜的差異化教學內容,也需要對學生們進行差異化教學評價,并有效控制課堂教學的同時,使得每一位學生均能得到應有的提高,最終達到“因材施教、共同發展”的教育目的。
[1]姚穎,楊楨貞.美國中小學“差異教學”發展狀況研究概述[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0(09):16-21.
[2]楊端義.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注重差異化教學[J].讀與寫雜志,2014(04):155.
[3]環敏.在合作學習中實現差異教學[J].當代教育科學,2012(16):22-24.
[4]王俊.差異共生共同發展[J].長三角(教育),2012(0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