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春 劉 洋
(中國人民大學,北京 100872)
(貴州師范大學,貴州 貴陽 550001)
毛澤東德育思想是他在長期的革命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探索總結出來的,是對以往德育工作的高度概括。它不僅是毛澤東心血和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對中國共產黨人德育教育的總結升華。毛澤東思想體現了黨的政治特色、政治優勢,對我們當前的德育工作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毛澤東德育思想的理論來源是馬克思主義,其實踐來源是中國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因此要對毛澤東德育思想進行正確評價要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著手。
首先,毛澤東德育思想來源于中國革命實踐。中國共產黨的德育工作極具實效。革命戰爭年代,正是由于德育搞得好,才團結了廣大的人民群眾,為奪取全國勝利,做出了貢獻。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德育工作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涌現出了王進喜等先進人物,可以說,中國共產黨的德育工作是非常有經驗的,這些經驗是值得總結的,這些經驗的總結和升華之后就形成了毛澤東德育思想。
其次,毛澤東德育思想是中國當代德育實踐的重要指南。經過革命歷史經驗總結出來的毛澤東德育思想,符合德育工作規律,符合科學道理。它不僅在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新時代、新的歷史條件下仍然能夠起作用,仍然是我們與資產階級意識形態作斗爭的重要思想武器。
中國無產階級自登上歷史舞臺,就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三重壓迫,這些壓迫的嚴重性、殘酷性是世界歷史上少有的。因此,中國無產階級具有強烈的反抗意識,對革命的要求和渴望比任何階級都強烈。毛澤東德育思想來自于中國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具體實踐,服務于中國革命事業的偉大現實,這就使得它具有徹底的的革命性。
毛澤東精通中國歷史,對中國古代統治階級的德育思想非常熟悉,這就使得他的德育思想極具民族性。他開辦夜校和農民運動講習所,工人農民都可以來上學讀書,就是對孔子“有教無類”德育思想的推廣。此外,他還認真研究和分析了秦朝二世而亡的這段歷史,認識到了鞏固政權的重要性,在全國解放之初,沒有掉以輕心,而是進行了堅決徹底的鎮壓反革命,鎮壓地主、土匪、惡霸、流氓的運動。這樣就從根本上打擊和消滅了新政權的敵對分子,徹底的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可見毛澤東對中國傳統德育思想的批判吸收,起到了非常良好的作用。
毛澤東熱愛學習,并廣泛涉獵西方的學術著作。他對資產階級戰勝封建階級統治歷史進步性給予了充分肯定。他佩服資產階級革命的代表人物拿破侖和華盛頓,認真研究了他們事業的成敗得失。他認為拿破侖進行資產階級革命戰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進行戰前的思想動員,毛澤東借鑒了拿破侖的方法,在無產階級軍隊中實行政治委員制度,在戰爭前,進行充分的思想動員,調動了廣大官兵的同仇敵愾的戰斗熱情,提高了無產階級革命軍隊的戰斗力。而華盛頓善于用資產階級的世界觀和理論武裝軍隊,多次令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托馬斯·潘恩等人在大陸軍內進行資產階級革命教育,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毛澤東借鑒了這一做法,在軍隊內部也進行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教育,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武裝軍隊,讓戰士們知道戰爭的意義,經過他的這番工作,戰士們不僅軍事技術過硬,政治素質也非常高超。可見毛澤東的德育思想是采眾家之長的,具有創新性。
學習和研究毛澤東德育思想的目的,一方面是學習毛澤東德育的有益經驗,從中找到德育的規律,并總結有益的經驗;另一方面就是,從中找出指導今天的德育實踐的正確的方法和原則,從而為當前的德育政治工作服務,為黨的全局工作服務。
總結毛澤東同志德育工作的歷史經驗教訓,我們可以知道,任何時候德育工作都不能夠脫離那個時代的要求,否則,就會犯錯誤,不能取得德育工作的成績。大革命時期的時代要求就是反帝反封建,德育的目標是宣傳反帝反封建,并發起了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開創了一個文化思想嶄新的時代。這一時期的德育工作是成功的,革命的思想深入人心。此后,無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十月革命一聲炮響,讓中國先進知識分子認識到了無產階級想要領導革命的勝利,必須制定正確的策略與路線,應使培養、教育和訓練現代青年的全部事業,成為培養青年的共產主義道德事業,將德育參透到學校教育中去,使得廣大青年團結在黨的周圍,促進了革命的勝利。因此,德育工作任何時候都不能脫離時代主題和要求,只有把德育工作與時代的要求緊密的結合起來,德育工作才能夠收到實效。
沒有實踐就不會有認識,不理解實踐也不能正確理解認識。德育認識產生于德育實踐的需要,實踐的目的在于改變世界以滿足人的需要。要改變世界必須認識世界。德育實踐及其發展的需要是認識德育、德育工作知識產生的根源和發展的動力。德育的認識必須滿足德育實踐的需要,為德育實踐服務。只有德育實踐才使人們獲得并不斷發展對信息加工的能力即德育思維的能力。德育必須與實踐結合起來,脫離了實踐德育就沒有意義。
所謂創造性是指人們應用新穎的方式解決問題,并能產生新的、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的心理過程。德育工作要做好,不能僅憑死記硬背關于德育的教材,本本主義,經驗主義都是行不通的,都不可能把德育工作搞好,必須要開動腦筋,必須發揮思維的能力,在頭腦中形成新的聯系,創造新的形式,賦予新的內容,而這一切都需要創造性。德育工作沒有創造性,就不可能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客觀實踐是不斷深入,人類社會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德育也會隨著人們實踐的發展去迎接新的挑戰。而舊有的德育工作經驗和知識都不可能給出現成的答案,必須在原有基礎上總結經驗,結合實踐,創造性地提出建設性意見,這樣才能保證德育工作滿足社會日益發展的需求,才能緊跟時代的發展,讓德育工作發揮效用。
[1]毛澤東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