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穎
摘要:小學數學是學校教育教學中一門重要的學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自主思考、積極探究、勇于創新、發展個性。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小學數學教學也在不斷發展,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興趣出發,為學生提供積極探究的機會。本文對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革措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 ? 數學教學 ? 改革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也進行了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各種需求。下面將分析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然后提出改革的措施,從而解決好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所面臨的各種問題。
一、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改革存在的幾個問題
(一)教師心中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因為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所以存在很多的問題。在上課之前,許多教師都認為自己明確了教學目標,但是目標不夠全面。在教學中,教師并不是單單教給學生知識就夠了,還要教給學生怎么去學習,怎么去做人。這些問題反映在課堂教學中,就是讓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還要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然而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占用了太多的時間在傳授知識,為了傳授知識而教學,為了板書而板書,態度也比較生硬,沒有表情,比較權威。教師這樣的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這樣,是學生幫助教師完成教學目標,而不是教師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二)教學方式比較傳統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重要影響,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在教學方式上也不斷更新,在實踐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還是以教材和教師為中心,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模式上需要一種情境,教師在研究怎么教學,而不是研究怎么培養學生自學。教學過程是知識不斷內化的過程,但是現在的課堂教學表現為外化的過程。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思維和語言還不能同步,能想到但是不一定能說好,會計算但是不會講解。本來學生會計算,會推理就可以了,但是有些教師非要浪費很多時間讓學生去說。當然,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好的,但是因為培養語言表達能力而影響了數學教學目標的完成是得不償失的。尤其是因為教師要求過高,而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扼殺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發展,就更不應該了。實踐證明,很多學生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都是因為從枯燥無味的說理開始的。其實,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隨著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慢慢就形成了。
二、小學數學教學課程改革措施
(一)創設問題情境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一些具有探究價值和富有挑戰性的問題,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增強自信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放性、探索性的問題情境還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創設問題情境,教師要充分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從學生的已有水平和經驗出發。另外,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重知識和能力的有機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力,啟迪學生的智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問題,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得新知。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適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學生學習的規律,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只有對所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應采取哪些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呢?首先,不管是在課前,還是在課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點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智慧,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數學素養,提高教學質量。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數學基礎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以適應新世紀對人才的需求。
(三)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和探究,做到數學基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有機結合,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然后,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通過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的有機結合,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這樣使教學更加形象、生動、活潑,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最后,教師要組織學生針對問題展開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提出問題,讓學生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自主獲取新知識。
總而言之,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探究、自主思考、樂于參與、善于交流。這樣,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獲取更多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齊丹.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推進小學數學素質教育[J].才智,2013(1).
[2]孫文婧.淺談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多元化[J].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
[3]冷金麗.素質教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施途徑探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4(14).
[4]許白寧.深刻理解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小學數學素質教育[J].才智,2012(35).
[5]李曉丹.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進與統一[J];新課程:上,2012(12).
[6]楊海鵬.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新課程學習:下,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