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秋堂
摘要:高考復習是一項規模宏大且又具體而微的工程,教師不僅需從整體上把握考綱,了解高考的動向,還要適時關注熱點,根據形勢變化制定相應的復習策略,從復雜多變的題型中尋找政治學科的學習規律。合理安排好復習輪次,努力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就會帶領學生不斷取得好成績。
關鍵詞:高中政治 ? 高考備考 ? 復習策略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筆者同許多教師一樣又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高考復習。怎樣才能有效提高高中政治的復習效率,讓學生真正實現基礎能力和基本素質的提高,是每位高三教師必須要面對的問題。2015年3月6日,在學校的安排下,筆者有幸到北京參加了2014年某單位組織的高考備考會,在聽取了三位專家對2015年高考備考的建議,我收獲很大,也有許多反思。有的教師強調要把重點知識講透,要將時政內容講細,背景交待清楚;有的教師主張復習要充分結合時政熱點;還有的教師強調基礎,注重課本,特別重視政治教材的邏輯結構和答題思路,還強調了要認真研究考試說明,尤其是考試說明上的例題。總結眾家之言,我們應該有自己的判斷和思考,概括來講有以下幾點。
1.要明確新課程高考試卷內容、結構及形式的安排。如四本必修的考點數量、分值比重,如選擇題目的組合模式,甚至專家從出題小組成員分工上給我們揭示的必修之間的組合關系,這些都為我們下一階段的復習指明了方向。
2.一定要反復研究考綱。凡是有經驗的教師都不會放棄對考綱的研究,要嚴密注意課程標準、課本、高考和考綱之間的關系,明確指出“考綱是高考命題的依據”。這啟示我們在今后的復習中,應該更加注重考綱的研究,明確知識要求與課本的出入,尤其是考綱中對知識點的重組。
3.要善于整理高頻考點。三位教師在講座中都提到了“高考命題是有套路的”,這就要求我們要充分利用歷年高考真題分析,整理必考點、高頻考點。這一方法我們在本學期的二輪復習中已經開始應用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應該將其系統化、規范化,將其作為高中三年教學常規工作任務去抓。
4.要合理安排三輪復習。這次學習中,讓我最感意外的是:我們學校二輪都進行了四分之一之多,而專家所在的學校,連同到會的其他兄弟學校一輪復習都還沒有結束。這就啟示我們,一輪還是應該穩扎穩打,不能急于求成。此外,劉媛老師介紹的北京西城區復習策略很具有建設性,他提出了“從經濟進,從經濟出”的思路。《經濟生活》是政治高考當中占比重最大的模塊,作為必修的第一本書,按照以往的模式,我們總是一輪先從經濟開始,時間大約在6月—8月;二輪也從經濟開始,時間大約在2月份。這樣的結果導致真正到了高考的6月,學生對于這么重點的內容又忘得差不多了,直接導致分數的不理想。所以按照劉媛老師的思路,我們一輪的復習可以按照必修一、二、三、四的順序進行,而二輪復習應該根據知識的地位,從輕到重,把最具分量的考點放到最后再復習,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避免學得早忘得早的尷尬局面。
5.關于二輪的復習策略。政治的二輪復習主要分為兩個部分:書本知識和時政熱點。就書本知識而言,有效的二輪復習應該是注重知識體系、知識結構的整合復習,而不應該是單純對一輪基礎知識的重復。所以,我們的二輪課堂應該改變現在“重知識”的現狀,要突出線索、脈絡,而且在練習題目的選取上要體現相應的要求,在注重“點”題的同時,更要注重“面”“線”題目的練習。以熱點復習而言,傳統的熱點復習一般集中在二輪復習的后半段,在講完知識框架之后集中講授本年度的重大時政熱點,這樣確實有利于學生快速掌握時政題目的應試思路。但是,卻又可能造成“原理”和“時政”兩張皮的現象:要么是硬搬上去一些原理,使閱卷人看不出回答的是什么題目;要么是對社會生活熱點不了解,看到材料不知調動什么原理。針對這一問題,三位教師的觀點是一致的。他們提出,進入高三復習后,應當每節課拿出5到10分鐘的時間,給學生提供一個時事片段,要求學生討論、分析、概括出所涉及到的四本書中的原理內容。把這項任務常規化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用原理分析熱點“的能力,提高學生在高考中的解題能力。
6.關于日常考試的安排。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現,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并不是均勻的。最初的遺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漸放慢,最后趨于穩定,那就是記憶最牢固的部分。所以,基于上述艾賓浩斯遺忘規律理論,我們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的重復鞏固訓練。就二輪復習而言,單元練習——模塊練習——周測——月考——各種調研考試,只有不斷以考試促進學生的記憶,才能達到長久的記憶效果。所以,政治學科在學校統一的考試之外,還應適當地安排小測驗。
7.關于提高教研能力的想法。兩天的會議開下來,筆者感觸頗深。專家介紹的很多想法和思路我們都已經在實施了,可是為什么沒有理論化、系統化,我想,原因大概是我們對教研的不重視。廣大的一線教師戰斗在備考的最前線,離學生最近,離題目最近,離課堂也最近。我們的資料最豐富,我們的實踐經驗最豐富,我們缺少的只是把這些經驗加工、整理、歸納,并上升為理論。由此,我想有些學校本身的教學成績不是很突出,但是由于有幾個“專家”型教師,學校則變得名氣很大。不得不說,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知名教師”作為一次重要的資源,很大程度上關系著學校的發展。如果我們能努力多培養一些教研型教師,無論是從教學質量還是從社會聲譽的角度,肯定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當然,這一目標的實現還需要學校、教師、社會的多管齊下。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學校一定是一所“有名師的名校”。
高考備考工作具體而繁瑣,任務艱巨且時間緊迫,這對于學生和教師來說都是一場不小的挑戰。以上所談的僅僅是技術層面上的種種側重與準備,除此之外,還需要教師投入以飽滿的熱情和愛心,在這個最關鍵的時刻幫助他們一把,讓他們走到奔向夢想的大路上。
參考文獻:
[1]謝永明.時政熱點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滲透[J].考試周刊,2014(13).
[2]郭霞.我的課堂,我精彩——淺談高中政治課堂中的時政熱點教學[J].課堂內外:教師版,2012(6).
[3]梁焱萍.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健全人格[J].西藏教育,2011(10).
[4]粟永年.思想政治教育對未成年人人格的影響及人格塑造[J].教育教學論壇,2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