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文化之重要作用在企業發展中業已越來越凸顯。其對于企業員工凝聚力的加強、士氣的提高以及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增強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目前我國創新文化建設發展水平滯后,企業創新意識淡薄,缺乏創新人才,已經成為我國企業發展的薄弱環節,而國內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是零星的,不系統的。因此,對于創新文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緊迫性。
關鍵詞:企業文化;建設;創新
一、創新文化的作用機制
1.創新文化的構建,是企業管理創新的前提。創新文化是企業一切創新的源動力,如果整個企業有著濃厚的創新氛圍,那么,這個企業的前進動力是不可限量的。對于前我國企業來說,無論是國有企業等壟斷性企業,還是民營企業,亟待改革的,就是徹底變革計劃經濟體制下裙帶關系嚴重、任人唯親、“不尚賢”等現象,那么“徹底變革”之前提,正是要樹立創新思維,構建創新文化。
2.創新文化進一步助推了企業組織變革的完成。組織變革是指運用行為科學和相關管理方法,對組織的權利結構、組織規模、溝通渠道、角色設定、組織與其他組織之間的關系,以及對組織成員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成員之間的合作精神等進行有目的的、系統的調整和革新,以適應組織所處的內外環境、技術特征和組織任務等方面的變化,提高組織效能。
把創新文化、組織、組織變革三者聯系起來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即在企業創新文化體制下,企業組織更加容易進行組織變革,從而實現企業進一步的發展,或取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甚至取得某項核心競爭優勢。
3.創新文化符合核心競爭力對于企業發展的要求。如眾所周知的,在科技水平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逐漸意識到,或者說事實上也是如此,對于一個規模企業來說,企業的硬件建設對于企業興衰成敗的影響業已越來越微弱,而軟件建設正是企業競爭之核心所在,而此“核心”正是中國企業的薄弱環節,因此,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尤其是創新文化建設之于中國企業來說,是“任重而道遠”的。
二、我國創新文化的問題及原因
1.我國文化創新所存在的問題。我國雖被稱為“世界工廠”,但更多的企業僅僅是“貼牌工廠”,缺乏自主品牌,沒有形成創新的風尚;廣大企業不重視創新文化建設,創新意識淡薄;很多企業只重視短期利益最大化,不重視企業創新活動,甚至認為創新等于浪費,只是把“創新”當做口號而已;而有些有創新活動的企業,沒有申請專利,這反過來證明了創新文化建設之不足;缺乏創新人才,總體而言,企業員工創新能力不足;從國家角度來說,國家對于創新的鼓勵環境尚處于起步階段,在法律、政策、資金上投入不足。
2.我國創新文化現狀的形成原因。從歷史角度來看,傳統文化之消極方面極大地制約著企業創新文化的發展。首先,古代中國技術的進步往往依靠的是民間力量的推動。也就是說某些技術的進步是由國家主導的,根本沒有一個鼓勵創新的環境。其次,古代中國統治者和知識分子篤信“天不變,道亦不變”的世界觀與歷史觀,從意識形態上排斥變化而崇尚“靜止”,也制約著創新文化的發展;再次,中國人民深受君主專制制度的沉重壓迫,廣大人民用更多的時間來考慮生計問題,根本無力從事其他行業,更不肖說創新問題。
從企業本身來看,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創新意識淡薄,員工參與創新的積極性不高,這既是現象,亦是原因;此外,企業內部創新激勵機制不健全,資金、設備投入不到位,沒有給員工提供一個良好的創新環境。
當今中國社會出現了某些“金錢至上”、“一切向錢看”等拜金主義風潮,其主要表現為人們的“急功近利”之思想,然而創新文化建設或其他創新活動之進行恰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幾年或是幾十年之努力才能成功、見效,甚至有一些創新活動之最終結果是失敗的,因此,人們創新意愿也就大大降低,這也是制約創新文化發展之因素之一。
三、政策建議
1.從根本上來說,要繼續深化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之于社會主義國家的來說,就是一種創新文化,按照馬克思的說法,它大大解放了生產力,使得國家公民的聰明才智有了施展的空間,思維上的枷鎖也被打破,也造就了中國經濟三十年的高速發展;正如中國高層領導們所意識到的,當前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如果不繼續深化改革,那么一切之創新都只能是空談。
2.國家、企業都要建立一套完備、明確的創新激勵制度,以鼓勵公民、企業、員工勇于創新。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相繼于1984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2007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國家、企業、個人創新活動的發展,但這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和明晰產權制度。
3.要構建學習型社會和企業的長效學習機制。筆者以為,提高國家公民、企業員工的知識水平,對于推動創新文化的構建與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任何創新活動必須以一定的智力水平為依托,同時,這對于抵制拜金主義思潮也有一定作用,最終能夠為創新文化的發展服務。
綜上,對于創新文化的構建與發展來說,深化改革開放、建立更為有效的創新激勵機制、構建企業和社會的長效學習機制,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深化改革開放是大原則,是根本性方法;激勵機制,毋庸置疑,是人們發展創新文化的誘導因素,具有較強的行為導向性;學習機制則是為構建和發展創新文化提供智力支持和道德規范。
參考文獻:
[1]張煒,高靜,黃學訊.創新文化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評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0(11):7-9.
[2]郭曉軍,馬驍,劉思.關于企業創新文化的幾點思考[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9(4):82-86.
[3]趙詩禮.略論我國企業的創新文化建設[J].企業科技與發展,2007(12),26-27.
[4]宋培林.略論我國企業的創新文化建設[J].當代經濟學,2000(5):60-64.
作者簡介:馮林宏,男,漢,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