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越
【摘 要】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全面質量管理體系通過綜合利用各種質量管理方法,持續改進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信息資源和服務質量的系統。本文設計了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應用該體系的具體內容和實施策略,試圖解決高校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實施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高校 ? ? 學前教育藝術課 ? ? 全面質量管理體系
一、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內涵
質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作為與生產、營銷、財會并存的職能,主要的目的是制定、實施有關質量的方針、目標和職責。質量管理理論及方法是指為了發展、實施質量管理相關的項目而開創的一系列的研究進行理論與方法。質量管理的目的在于通過質量管理理論與方法研究情況的述評,找到更好地評價質量管理理論和方法的特點并在此基礎上指明相關研究中的不足,并明確進一步研究的方向。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質量管理論述主要內容包括內涵、必要性與可行性、基本內容等,從而對理論發展與現實提供一定的指導意義。
二、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全面質量管理體系應用的必要性
(一)增強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的競爭力
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信息服務與發展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面臨選擇服務數量,藝術課的知名度和質量信譽成為首選的目標。
(二)提高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工作者的質量意識
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參加培訓和實踐,進行全面學習,以便更高水平地參與到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的管理中去。質量意識也逐步成為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質量管理標準中真正落實到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工作者日常行為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促進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的可持續發展
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全面質量體系建構對于藝術課可持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可以改善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的辦學質量,而且可以使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能夠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步入一條可持續的良性發展路徑。
三、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建構的基本內容
(一)信息服務質量管理
我們應該明確設計質量體系結構及體系要素。學生是質量系統的重點,學生往往要在這個過程中參與服務提供,并直接評估過程的效果。要根據需要制定質量手冊,規定工作職責、權限和相互關系,確定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服務質量體系要素,對服務質量過程中的主要重點,制定相應的程序文件體系,做到分工明確,要使每個人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按照工作性質和工作要求,制定各個崗位規范、服務標準和質量控制規范。學校與學生的特點相結合,對學生的服務需求進行多方位、多層次地研究和交流,對溝通的結果進行排序、匯總、分析,形成學生服務的摘要,以便奠定學生服務設計的基礎。
(二)人力資源質量管理
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工作人員是藝術課的寶貴財富。在參加價值轉化活動中,工作者實現了自身的人生價值。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人力資源質量管理體系目標在于提高網絡環境下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服務的競爭力和吸引力,保持競爭優勢。為了實現這些目標,一要積極接受并善于利用網絡文本。要適應廣大90后大學生群體試圖通過圖畫、動畫、聲音等多媒體技術,以及微博、微信等微客戶端進行創新意識形態傳播的文本形式。二要營造大學生群體參與并互動的網絡微環境。要通過網絡文本的互動性、創新性、集群性,營造90后大學生群體在場的意識形態現場,讓大學生群體有身臨其境的體驗感,實現交互層面的動態性質的審美需求。三是創新意識形態網絡傳播途徑。要廣泛利用紀錄片、專題影像、學術論壇、高校網站,實現傳統文本正統性向當下網絡文本靈活性的轉變,淡化網站類的政治色彩,以網站作為主要平臺,圍繞熱點問題和難點問題,引領大學生群體相關教育認同度。
(三)學生行為質量管理
高校學生最終要面向社會,而社會不同于學校生活,前者強調規則、強調責任、強調合作、強調創新,因此在高校教育中應對學生施以必要的責任意識和藝術行為規范教育。這對學生迅速適應藝術需求、高效融入社會大有裨益。第一,強化行為規范教育。考慮學校教育在規范教育上的先天不足,可以采取聘請教育專家、人力資源專家、開設專門課程培訓和講座的方式強化這一教育職能,使高校畢業生更直接地了解社會經濟發展形勢,了解所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和素質,進而影響學生的發展觀,使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強化自身綜合能力,塑造藝術精神和踐行藝術行為規范。第二,培養積極、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在當今快節奏、高壓力的社會生活狀態之下,積極、樂觀和自信的生活態度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心理要素。學校應加強挫折教育、壓力教育,增強學生抗壓能力,引導大學生培養自我調整、自我修正、自我適應的社會生存發展能力。第三,提升學生的藝術精神。在藝術教育課程中融入藝術精神內容,改變原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融入更加具有實踐意義的藝術精神教育,通過具體的案例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自信、樂觀的擇業精神,提高學生創新和創業的意愿和能力。注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要求教師除了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外,還能充分了解專業相關的產業經濟發展形勢和人才需求現狀,由此有的放矢,使人才培養更加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同時,學校應提供更多的就業和崗位實踐平臺,增加學生接觸社會實踐、了解企業工作狀態的機會。
【參考文獻】
[1]展濤.我國研究型大學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1(01).
[2]衣俊卿.高等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難點和出路[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1(01).
[3]袁貴仁.全面質量管理是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J].教書育人,201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