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國的綜合國力,促進了人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這些無疑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使我國對于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勢在必行。中職院校語文教學隨著不斷變化的教育形勢越來越陷入困難的境地。本文主要針對當下中職語文分層次教學模式的效果進行分析和探討,并提出若干建議,僅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中職教育 ?語文教學 ? 發展現狀 ?教學模式 ?效果分析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國在經濟和綜合國力方面都得到了非常大的進步,為了不斷地推動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需要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教育部門作為為社會發展輸送大量人才的主要機構,得到了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學習興趣及其他方面的各種差異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也成為當下教育界的一種勢在必行的趨勢。
一、中職語文分層次教學的效果分析
本文通過對若干中職院校的調查和相關文獻資料的查閱分析,將現階段中職語文實行分層次教學的效果分析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中職院校實行分層次教學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舉措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腳步的不斷加快和我國對外開放力度的不斷加強,國外先進的教學經驗不斷地引進到我國的教育中來,分層次教育也是根據國外的重要的教育模式,與我國的教育現狀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發展相結合而提出的新型教育模式,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大量滿足社會需求的高質量、綜合性人才的必然舉措。根據分層次教育的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必須對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進行改變,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不同的素質和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為學生量身定制滿足其自身發展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采用互動式和討論式教學的模式,讓學生能夠充分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寓教于樂的形勢下展開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改善教學質量、促進知識的傳播。
(二)中職院校實行分層次教學是根據我國中職院校的教育現狀制定的教學新模式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我國各類大專院校開始實行擴招政策,這大大增加了大專院校學生的數量,這對于以專業技術為主要教學內容的職業院校來說無疑是一個打擊,造成了大多數職業院校的生源明顯不足,學生質量也有所下降,不利于中職院校的整體發展。本文通過對某一中職院校進行調查發現,在現階段中職里有一部分是一些初中學習成績非常差,能夠進入普通高中念書的幾率非常小的學生,這類學生不得已才來念中職院校;另一部分來中職院校念書的學生是由于家庭狀況不好,經濟困難,這類學生中有一部分學生成績很好。這兩類學生基本上構成了現階段中職院校的學生組成,他們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等方面都有著非常大的區別,因此,根據其不同的素質,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手段,滿足各自的學習需求,實行分層次教學是勢在必行的。
(三)中職院校實行分層次教育能夠有效地滿足社會人才需求
中職院校不同于傳統的學校,它是以職業技術為主要教學內容的,因此,能否滿足社會對于技術性人才的需求就成為其教學的主要目標和出發點。語文教學作為其它科目學習的基礎,任課教師的教學任務是非常大的,根據不同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綜合素質進行分層次教學,能夠有效地對學生在其他專業技術課程的學習方面進行有效地配合,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
二、現階段我國中職院校實行語文分層次教學的具體操作
通過對中職院校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分層次教學理論基礎的調查分析,筆者將現階段我國中職院校實行語文分層次教學的具體操作總結為以下幾點:
首先,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制定。
俗話說,“好的目標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中職院校的語文教師在進行分層次教學之前,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制定切合實際的分層次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在剛開學時進行統一的摸底考試,綜合掌握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學生不同專業技術的學習來進行分層次教學目標的制定。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將所教學生分成A類、B類和C類。A類學生主要以知識基礎比較好、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為主,對于這類學生,教師可以根據現行的教學大綱為基礎,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充分地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B類學生主要是指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對于這類學生,教師在對他們進行教學目標的制定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他們的專業需求,盡量讓語文教學充分以滿足和支持他們的專業需求為重點;C類學生一般屬于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較差的一類,對于他們來說,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制定符合他們情況的教學目標,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其次,對中職語文教學過程進行分層制定。
制定了可行的教學目標之后,教師還應該對教學過程進行分層次制定,選擇符合學生實際發展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再次,采用互動討論式的教學方法。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作為中職院校的學生來說,他們在骨子里有一種自卑的心理,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充分對學生進行鼓勵和啟發,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發地展開討論,教師在討論的過程中能夠充分地掌握好學生的學習漏洞,有選擇地對其進行輔導和幫助。
最后,有層次地進行課堂提問。
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展開提問時,也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知識掌握情況和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層次地設置問題,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三、結語
在中職院校中實行分層次語文教學是現階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本文根據現階段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提出若干建議,希望能在未來的教學活動中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姜杰,宋建軍,張桂玲,申煒,胡以倫.分層互動式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實施方案——課堂教學及評價策略的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16).
[2]劉桂傳,曹紅衛.立足課堂周邊輻射引導自學——關于“大學語文”教學的幾點嘗試[J].中國成人教育,2005(05).
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中職語文分層次教學策略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立項號為GS[2014]GHB1452
作者簡介:
馬彥紅(1979- ),男,本科,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中職語文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