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翠梅
摘要:小學語文的重要任務是讓學生學會運用語言文字,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其中,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因此語文教師要重視閱讀教學,采取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理解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會一些寫作方法,積累語言材料,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本文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探討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 ? ?閱讀 ? ? 有效性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指在閱讀實踐中和閱讀后的理解、分析、概括、聯想、鑒賞和評判能力,由認讀能力、理解能力、鑒賞能力、記誦能力等組成。然而長期以來,在閱讀教學中存在著重認知輕情感、重分析輕綜合、重共性統一輕個性,缺少方法指導,學生缺乏閱讀興趣,不讀書、少讀書或應付讀書等問題,導致學生語文閱讀能力難以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不高。因此,教師應優化語文閱讀教學,緊扣教材,把握重點,指導方法,強化訓練,拓展延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樂于閱讀
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喜歡閱讀,積極主動地進行閱讀,快樂地學習語文知識。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此,首先教師要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教師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能夠激發學生閱讀的內在動機,調動他們閱讀的積極性。教師要經常跟學生分享自己閱讀的收獲和體會,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還要給學生推薦一些適合他們讀的課外讀物,從而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使學生樂于讀書。其次,教師可利用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教師要經常向學生介紹名人讀書成才的事跡,或者讓班級愛讀書的學生給大家介紹讀書的經驗和心得體會,以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再次,利用故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生都比較愛聽故事,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講一些有趣的故事,隨著教師聲情并茂地娓娓道來,學生會被故事情節所吸引,不知不覺地沉浸在或有趣、或驚險、或感動的故事世界里。當故事接近尾聲,學生期待結局的時候,教師戛然而止,告訴學生后面的情節更精彩,欲知詳情和后事如何,請自讀原文。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相關的讀物,學生就會興趣盎然地去閱讀這些讀物。
二、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讓學生會讀
學生閱讀需要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才能快速準確地理解文章大意,抓住重點字詞句段細細品味,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愛讀,還要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讓學生會讀,讀得有成效。下面筆者介紹一些有效的閱讀方法。一是略讀法。略讀法是一種快速閱讀的方法。略讀應當是以最快的閱讀速度來閱讀書籍和文章,提綱挈領地把握閱讀材料的基本內容、主要思想和寫作技法的閱讀方式。在略讀時,可以略去一些材料不讀,如果感到自己已經抓住了內容的主要方面,完全可以把半個段落或一段的四分之三略去不讀。略讀法應用范圍很廣,學生根據學習的需要,可有選擇地閱讀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略讀同時還是精讀課文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二是精讀法。精讀法就是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地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精讀法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師要使學生掌握精讀法,可讓學生先理解每個詞的意思,然后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最后理解整篇文章的內涵。有的文章含蓄雋永,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文章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邊讀邊想,邊圈點勾畫,學會精讀,逐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三是速讀法。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快速地觀其概貌。學生要集中注意力快速瀏覽文章,快速處理文章中的信息。學生運用速讀法閱讀,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取盡量多的信息。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閱讀需要采用速讀法閱讀。
三、注重個性化閱讀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營造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尊重學生閱讀的獨特感受和見解,從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1.營造寬松和諧的閱讀氛圍。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的前提。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不同想法,鼓勵學生標新立異,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不唯書、不唯師。對于學生對文章的見解,只要言之有理,教師都應給予肯定。這樣,學生便能暢所欲言,自由表達觀點、見解和真情實感。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思考、傾聽、闡述,展現自我,張揚個性,又取長補短。
2.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是千差萬別的,他們的生活經歷、興趣愛好、學習基礎各不相同,所以教師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自主閱讀。首先,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內容。教師要使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就要在一定范圍內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的內容,從而使學生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對文章有獨特的見解。比如,一些寫景的課文,教師可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自主閱讀,然后全班交流,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其次,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方式。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擅長的閱讀方式。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自主閱讀課文。比如,學生可以輕聲朗讀,邊讀邊思考,還可以默讀,邊讀邊旁注,只要學生能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即可。再次,尊重學生的獨特的閱讀感受和見解。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不同,對課文的理解也往往有所不同。教師應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拓寬學生的解讀思路,發展學生的個性思維和個性品質。
四、課內閱讀向課外拓展延伸
學生要提高個性化閱讀能力,就需要增加閱讀量。然而,教師往往更重視對課文的精講精讀,導致學生的閱讀視野狹窄。因此,教師要將課內閱讀向課外拓展延伸,讓學生多讀有益的書刊,也可以上網閱讀,使學生增加閱讀量,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語言和語文知識,陶冶情操,獲得思想的啟迪,提高語文素養。小學語文拓展閱讀的主題一般由語文閱讀教材而來。比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搜集相關的資料,如寓言、成語故事、散文、詩歌、隨筆、科普知識、報刊等,讓學生了解自然、歷史與社會文化信息,感悟其中蘊涵的道理,體悟人性的真善美,從中積累語言、獲得知識和有益的啟示,形成獨特的感受與見解,從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