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平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完成語文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和情感的體驗。
關鍵詞:新課標 ?語文教學 ?問題 ?對策
語文課程是教育教學的基礎,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能力提高的前提,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和發(fā)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學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誤區(qū)。
一、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應試教育的存在。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還有部分教師教學手段比較落后,教學思想受到嚴重的束縛,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導致語文課堂死氣沉沉,毫無生機。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讓高中語文課堂鮮活起來、生動起來。首先教師要與時俱進,更新教學理念,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放開手腳給學生更多的自由,讓學生自主去開展學習,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教師傳授給學生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因此,教師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從而獲取知識。其次,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語文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創(chuàng)新和整合,以適應學生的發(fā)展和能力的培養(yǎng)。最后,教師還要不斷學習,在教學中能夠運用現(xiàn)代化技術設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不注重學生的知識吸收。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是有限的,這也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渠道。教師要鼓勵學生從不同途徑去學習知識,走出被動接受知識的誤區(qū),教師要授之以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能力的提高,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更加廣闊的知識海洋中汲取營養(yǎng),獲取知識。一是帶領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教材為依據,把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發(fā)展的眼光,不能只局限于課堂,要注重課堂的延伸,拓寬教學空間,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比如,我們在學完一篇文章以后,學生掌握的學習方法并不是這一篇的學法,應該是適合這一類文章的學法,要培養(yǎng)學生以教材為依托主動拓展學習空間的能力,從而實現(xiàn)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實現(xiàn)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教學目的。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材的指導下,使研究性教學得到深入發(fā)展。二要開展合作探究性學習。對于高中學生來說,他們已初步具有了獨立思維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著獨立思考能力和強烈的表達愿望。所以,開展合作探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探究法。首先要對全班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小組劃分,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一般由4-7人組成,的組內學生學習程度不同,要做到每個小組之間實力均衡,以便更好地實現(xiàn)組組競爭。其次,在學習新課之前,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根據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和探究。教師要深入學生中間,做學生的參與者和合作者,為學生答疑解惑。小組探究完畢后要進行全班匯報,教師還要對學生的總結進行梳理,幫助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網絡。三是利用網絡拓寬學生的閱讀面。網絡突出的優(yōu)點就是容量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網絡中搜索知識,學習知識,使學生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閱讀,而且還可以通過觀看電影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名著、理解名著、欣賞名著,有效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三)不重實際的形式主義教學。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要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啟迪學生的智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能為了迎合新課程改革,只搞形式而忽視了教學的實效性,這樣的教學方式會耽誤學生能力的發(fā)展。教學是一項務實的工作,不能有任何的形式主義。教師要積極探索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認真研究教材,實現(xiàn)雙邊互動的語文課堂教學,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新課標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對策
(一)要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學。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創(chuàng)新和整合,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學活動,轉變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現(xiàn)狀,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情境,保證學生通過學習獲得全面發(fā)展。同時,教師還要認真研究教材的編寫意圖,明確教學目標,以教材為依托,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授課方法,設計不同的教學程序。
(二)重視課堂互動。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在演繹著獨角戲,一個人占據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學生在下面就是一個個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課堂氣氛枯燥、無味,學生和教師之間沒有一點互動,這種教學方法嚴重壓抑了學生個性,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展示課堂合作、探究、討論,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積極發(fā)言,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
(三)重視課堂實踐。在日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夸夸其談,學生掌握的都是理論知識,是不能將其更好地運用到實踐中去的,只有讓學生親自體驗和實踐,學生才能真正領悟到課文的內涵。所以,要多開展一些實踐性比較強的課堂互動,比如,舉行課文閱讀活動,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書籍,然后在活動時進行交流和分享。
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所以,高中語文課堂改革任重而道遠,廣大教師還要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陳志忠.四重關注: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標準的要義[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0(2).
[2]羅良才.新課程改革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09(5).
[3]侯永梅.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設計的實踐[J].閱讀與鑒賞:教研版,2010(1).